第一章 从殖民军到国防军 1
初战克什米尔 1
印度化的改造与整顿 3
收复果阿露峥嵘 5
兵败喜马拉雅山 7
克什米尔烽烟再起 10
喋血孟加拉 14
征战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20
鏖战卡吉尔 25
第二章 从防御到扩张的国防政策 29
目标定位:争当世界军事大国 30
使命任务:“御外安内、核常并重” 31
战略指导“慑止战争、打赢战争” 33
手段运用:政治、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36
力量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37
国防投入:适度有限、稳步增长 39
军事外交:拓展战略空间 40
军备发展:自研与仿制相结合 42
第三章 独具特色的国防体制 45
文官治军、三军分立的国防领导体制 45
决策与执行分离的作战指挥体制 54
以联队编成为核心的部队管理体制 56
以低级委任军官为基础的基层管理制度 58
历史悠久、作用独特的军事情报体系 60
一线与二线相结合的预备役力量 66
系统配套、基础雄厚的国防动员体制 70
第四章 保守与外向兼具的战略思想 75
底蕴丰富的战略文化传承 76
“不结盟”的对外战略思想 81
以“印度为中心”的安全观 83
以“威慑”为核心的军事战略思想 86
“远洋进攻”的海洋战略思想 87
“战略性威慑防空”思想 90
“可靠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思想 93
第五章 从全面战争转向高技术有限战争 96
准备打一场全面战争 96
采取“攻势防御” 100
打高技术条件下有限战争 102
实施“冷启动”作战 105
实施“网络攻防”作战 110
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迈进 117
第六章 从工业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型 121
军事转型的历史回顾 121
陆军向“战略打击部队”转型 126
海军向“远洋进攻舰队”转型 127
空军向“航空航天部队”转型 128
准军事部队向正规化转型 129
第七章 平战结合的编成、海陆兼顾的部署 133
陆军兵力结构与编成 134
海军兵力结构与编成 137
空军兵力结构与编成 139
准军事部队兵力结构与编成 142
东西并重、海陆兼顾的部署态势 145
陆军作战部署 148
海军作战部署 149
空军作战部署 150
准军事部队作战部署 152
第八章 由平台中心向网络中心发展的武器装备 153
陆军武器装备 153
海军武器装备 158
空军武器装备 166
“三位一体”预警探测装备 170
突飞猛进的天基预警监视网 174
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176
第九章 体系完善的教育与训练 183
统分结合的领导体制 183
士兵实行“先训后补” 186
样次完善的军官训练 190
演训相结合的部队训练 197
配套齐全的院校培训 202
形式多样的军事演习 213
第十章 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工体系 221
国防工业的组织管理 222
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 228
国防科研的组织管理 233
发展不平衡的军火贸易 236
第十一章 平战结合的后勤保障 241
特点分明的保障思想 241
统专结合的平时保障 243
攻防兼备的战时保障 249
走向一体的保障趋势 252
第十二章 配套完善的招募、安置与福利 258
募兵式的兵役制度 258
职业化的服役制度 267
配套化的安置制度 269
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 280
较为优厚的福利待遇 282
第十三章“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体系 288
潜力巨大的核武生产能力 288
文人掌控的核指挥与控制 290
陆基核力量 292
海基核威慑力量 298
空基核打击力量 303
附录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