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浊流·乱流·清流 1
崩溃中的王朝 1
外戚宦官轮番夺权屠杀 3
知识分子的悲剧:党锢之禁 5
悲剧过后,知识分子的新意识形态 7
第一篇 孔明出山 13
第一章 乱世童年 13
官逼民反,农民起义 13
动荡社会,流浪孤儿 16
第二章 晴耕雨读《梁父吟》 21
乱世英雄争出头 21
华北首席霸主:袁绍 24
诗人军事强人:曹操 25
从理想迈向现实 27
自古用兵者莫如曹操 30
不为人知的年轻策略家 32
千古翻案《梁父吟》 34
卧龙、凤雏、水镜先生三人组 37
务实本性:结交名士,不在名望 38
第三章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 44
池中潜龙:年轻时代的刘备 44
上尉跃升上将 46
身在曹营,心在汉室 48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49
投奔袁绍,两强之间难为弱 51
龙困浅滩,髀肉之叹 54
三顾茅庐,隆中献策 56
小公司变大企业的精确规划 58
第四章 鱼水之交 62
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 62
异姓金兰,千古佳话 64
刘备的班底 66
组织游户,扩充军力 69
襄阳城内暗潮汹涌 71
第二篇 联吴制曹 81
第五章 临危受命 81
曹操大军压境,刘表病情恶化 81
刘备紧急撤军,十万难民相随 84
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怒声退敌 86
临危受命,折冲外交 88
第六章 孙刘联盟 91
三国战神世家:孙氏政权 91
孙策:中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93
虎父无犬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95
诸葛亮VS孙权 98
对抗·投降·和谈 100
周瑜:超级战争策划天才 101
孙刘联军,摆开迎战阵线 103
赤壁战场布下天罗地网 105
第七章 火攻破曹操 110
火攻奇袭,以寡敌众 1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1
黄盖火烧连环船 113
诸葛亮浑水摸鱼争实利 115
五百里战略大撤退 116
囊括荆州南半部 118
第八章 荆州争霸战 123
表面君子,暗中较劲 123
对抗·和谈·美人计 124
共同看上益州这块肥肉 127
周瑜病逝,鲁肃接棒 130
鲁肃借江陵,孙刘再度联合 132
“卧龙”“凤雏”共进益州 133
第三篇 天府之国 145
第九章 进军益州 145
蜀地的神话传说时代 145
中原文化介入蜀国 148
沃野千里的李冰都江堰 149
益州刘氏政权和汉中张鲁军团 151
张松、法正阴谋让益州 154
刘璋引狼入室 155
庞统规划,黄忠出击 157
假戏不真做,刘备背盟 160
孙夫人回娘家,赵云截江护幼主 160
刘备背盟约,益州反目成仇 161
第十章 诸葛亮入蜀 166
从幕僚到主帅 166
粗中有细,张飞收服严颜 168
雒城血战,庞统罹难 171
刘备发动政治攻势,刘璋放弃抵抗 172
放弃胜利者姿态,奠定统治者恩威 176
宽容协调,建立共识 179
内政初定,外患连连 180
第十一章 平定汉中 185
关中和蜀中的缓冲区 185
猛张飞巧计占先机 187
双方倾巢而出,汉中战云密布 188
反败为胜,法正计算夏侯渊 190
张郃临危受命 192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193
曹操感叹,汉中如鸡肋 194
难跨荆益,王朝新成 196
第十二章 诸葛亮治蜀 198
刘备自立汉中王 198
提拔魏延,重用黄忠 200
乱世讲宽容,弛世用重典 203
制定法令,严格执行 205
行法和教化合一 206
用人唯质,不被资历所限 208
第四篇 白帝托孤 217
第十三章 关羽失荆州 217
兵家必争之地:荆州 217
鲁肃的“借荆州”战略 219
关羽留守荆州 220
荆州战略,各怀鬼胎 221
单刀赴会,暂保和平 222
鹰派对鹰派,孙刘关系吃紧 224
北伐襄阳 224
跨连荆豫,控扼南北:襄阳 226
水淹樊城,曹仁誓死守城 227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吕蒙 227
轻忽大势,英雄饮恨 229
失荆州,力士难挽狂澜 231
第十四章 刘备东征 235
曹操遽逝,大局突变 235
曹丕篡位,汉祚告终 237
刘备称帝,蜀汉建国 239
张飞遇害,孙权求和 240
临危受命,儒将挂帅 244
向魏称臣,全力抗蜀 247
以柔克刚,不攻锐师 249
第十五章 受托辅政 254
陆逊反击,刘备溃败 254
大局为重,陆逊撤军 257
诸葛亮对战败责任之检讨 258
推诚相见,君臣不互疑 261
曹孙闹翻,三分鼎立完成 262
白帝托孤,君臣盛轨 265
第五篇 政治良才 279
第十六章 外交:联吴制曹 279
坚守原则,奠定外交政策 279
重修盟好,稳定东战线关系 281
张温傲慢,秦宓相难 284
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286
费祎、陈震不辱使命 286
第十七章 政治:务农和法治 293
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293
养民:水利、盐铁、蜀锦 294
富国安民,足食足兵 297
以身作则,倡导节约 298
教法合一,严而不苛 299
第十八章 用人:举贤任能 304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304
权术·性情·意气 305
集思广益,循名责实 306
迁善黜恶,退去贪懦 308
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 312
兵者凶器,不可不慎 314
第六篇 五月渡泸 323
第十九章 南人叛变 323
历史经验的教训 323
诸葛亮南抚夷越的策略 326
常房事件失策,引发全面动乱 328
攘外必先安内,诸葛亮决心南征 330
第二十章 攻心为上 334
不毛之地,疫疠之乡 334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336
叛军分裂,雍闿、高定相继死难 337
急中生智,李恢建奇功 339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340
野史上的“七擒七纵”传说 341
第二十一章 七擒孟获之谜 346
《平蛮指掌图》 346
小说中的南征军团是“明星队” 347
一擒一纵:锦屏山之役 348
二擒二纵:泸水之役 349
三擒三纵:孟优事件 350
四擒四纵:西洱河之役 351
五擒五纵:秃龙洞之役 353
六擒六纵:火女王之役 354
七擒七纵:盘蛇谷战役 357
七擒七纵说的漏洞 358
第二十二章 夷汉粗安的边疆策略 361
即其渠帅而用之 361
削弱大姓,扶助羸弱 363
尊重地方习俗,慎选行政长官 364
发展经济,加强南中和蜀中的联系 366
重组社会结构,消除动乱根源 367
第七篇 北伐中原 377
第二十三章 出师表 377
曹丕去世,孟达起义 377
李严劝加九锡,诸葛亮断然拒绝 382
蜀、魏军力之比较 384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388
第二十四章 挥泪斩马谡 393
东、西战线的规划 393
孟达惊慌失算,错失大好机会 394
长打和短打之分 396
攻陷凉州,收服姜伯约 399
张郃西征,马谡失街亭 402
乱世重法治,挥泪斩马谡 408
第二十五章 暗度陈仓 413
检讨错误,重新出发 413
东战线大战,陆逊破曹休 414
《后出师表》真伪之谜 417
郝昭坚守,陈仓难攻 420
第二十六章 木牛流马 425
三度出击,近取固本 425
赵云去世及诸葛亮复丞相职 427
孙权称帝,蜀吴关系重新调整 429
瓦解魏军攻势,奠定基础国防 430
木牛流马,辅助运粮 433
第八篇 鞠躬尽瘁 443
第二十七章 宿敌对阵 443
主力全出的第四次北伐 443
曹真病危,司马懿上阵 444
司马懿以静制动的新战术 447
退兵策略,引诱速战 450
追退军,张郃阵亡 452
李平假传圣旨 454
第二十八章 秋风五丈原 460
五度北伐,全力以赴 460
进军五丈原 461
孙权虚晃一招 463
诸葛激将,司马忍辱 465
殒巨星,汉丞相归天 467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470
第二十九章 诸葛亮的接班人 477
蒋琬 477
费祎 479
董允 480
杨仪 481
姜维 483
王平 486
马忠 487
邓芝 488
张嶷 489
张翼 490
第三十章 蜀汉的最后奋战 491
后诸葛亮时期的三国态势 491
三国政权发生变化 495
姜维北伐 496
姜维再出祁山 499
钟会全盘策划,司马昭攻击蜀汉 502
蜀汉亡于阿斗 504
蜀汉的最后奋战 506
第三十一章 诸葛亮一生总评 508
附篇 诸葛奇才 525
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形象 525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 527
诸葛亮兵法及其作品 532
附录一 诸葛亮年谱 537
附录二 诸葛亮之一族 542
附录三 魏、司马世系表 543
附录四 蜀汉世系表 544
附录五 吴世系表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