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来源及变迁 7
一 国剧的来源 7
二 国剧的变迁 14
三 国剧与俳倡优伶的关系 22
四 国剧吸收之别的东西 24
五 国剧的完备 28
六 小调变戏剧的两期六步 34
第三章 上下场 37
一“场”的由来 37
二 上场 39
三 下场 50
四 上下场与剧情的配合 58
第四章 动作 61
一 上下场 61
二 以曲线表现舞式 64
三 美化的动作 68
四 以他种动作替代之动作 77
五 废去不用各事 80
六 背供 80
七 几种古代舞 83
八 武戏 86
九 成片段的舞式 90
第五章 歌唱 95
一 国剧歌唱之难 95
二 歌唱与话白 96
三 皮簧及其歌唱 98
四 叫板 101
五“无声不歌” 103
第六章 行头 121
一 行头来历 121
二 行头单子 129
三 整份戏箱 138
四 衣服 140
五 武衣 156
六 其他衣饰 164
七 盔头 166
第七章 脸谱 180
一脸谱的来源 180
二 脸谱亦由简入繁 183
三 脸谱之意义是贬多褒少 186
四 勾脸是形容人之性情 188
五 脸谱可以说是代表民意 190
六 脸谱的性质 192
七脸谱之颜色 194
八 奸脸 199
九 脸谱的勾法 203
十 脸谱的眉 211
十一 脸谱的眼窝 216
十二 脸谱的脑门 219
十三 脸谱的嘴 222
十四脸谱的鼻窝 224
十五 应勾脸者 224
十六 脸谱附谈 230
第八章 胡须 236
一 留须与挂髯 236
二 胡须之来源 239
三 胡须的形式 242
四 须舞 250
第九章 切末 267
一 切末不同于道具 267
二 切末种种 269
(一)剧中常用之物 270
(二)剧中偶用之物 283
(三)利用班中平常使用之物器 295
(四)用真物上台 298
(五)兵器 301
三 彩头 309
(一)演员自己所添者 309
(二)戏班公共所添者 312
第十章 脚色名词 314
一 古籍之记载 314
二 脚色名词的由来 317
三 再谈谈“脚色”二字 320
四 明清以后的脚色门类 322
五 生行 324
六 旦行 331
七 净行 348
八 末行 355
九 丑行 360
十 七行 364
十一 特别名词 366
十二 七科 369
十三 附言 374
第十一章 音乐 376
一 国剧的场面 377
二 鼓与板 383
三 文场 400
四 武场 407
五 其他 410
第十二章 戏台 412
一 国剧舞台的特点 412
二 用演员身段表现者 421
三 用桌椅表现者 425
四 用物器表现者 434
五 附谈一 437
六 附谈二 441
跋&张大夏 448
整理后记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