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代中国发展的逻辑系列丛书 当代中国生态发展的逻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捷责编;包存宽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20
  • ISBN:9787208162198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以“生态文明”给“发展”立规矩 1

一、理解生态文明的两个角度 2

二、须以“生态文明”给“发展”立规矩 4

三、关键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13

第一章 中国生态发展历程:基于五年规划(计划)的解析 23

一、1949—1978年:实现中国“站起来”,酝酿并开启现代环保 26

二、1979—2012年:实现中国“富起来”,面临资源环境生态危机 36

三、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国“强起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43

四、中国生态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经验教训 50

第二章 制度力量:以生态规则“约束”不当的发展行为 53

一、制度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违背生态规律的制度性因素 54

(一)投资驱动型增长下中国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增 56

(二)低端经济格局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普遍性长期存在 57

(三)与生态发展相悖的政绩考核与财税体制 59

(四)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性缺陷 62

二、良法善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65

(一)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67

(二)以法律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70

(三)制度、体制与机制良性互动以形成制度合力 74

(四)治本有道与治标有效 77

三、刚柔相济——政策的柔性和法制的刚性 78

(一)“一刀切”反映出地方尤其是基层环境治理能力与责任同“错位” 79

(二)没有差异化就没有政策 81

(三)治理散乱污,须多管齐下、协同治理 83

四、绩效考核——用好生态发展的指挥棒 89

(一)用好生态发展的指挥棒 89

(二)重构政绩考核“四要素” 95

第三章 运行机制:以生态需要“协调”发展主体的关系 100

一、党的主张—国家意志—政府实施的重大决策机制 101

二、政府、企业与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103

(一)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关系与角色 104

(二)政府对企业实施自上而下监管的尴尬 106

(三)以公众开放日重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107

(四)实现党和政府的群众路线与制度化的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 109

三、中央和地方互动的“传导—反馈”机制 116

(一)从中央到地方的传导机制——监管与考核 117

(二)基层政府由监管者转向服务者 122

(三)顶层设计与地方试验 124

四、区域合作治理机制 131

五、机构改革——为生态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37

第四章 价值追求:以生态价值“引领”发展回归本质 140

一、生态危机的背后是价值危机 141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44

(一)建设生态文明“荒野”不可缺位 144

(二)郊野公园的关键在于“野趣” 146

(三)以国家公园为抓手,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 148

三、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 152

(一)生存和生态并不是“单选题” 153

(二)调侃雾霾是迫切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民意 155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全民健康基石 160

(四)优美生态环境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幸福 163

四、基于提升人力资本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 167

第五章 现代化逻辑:以规划的生态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171

一、“六个坚持”是生态发展的根本遵循 172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72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74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75

(四)山水田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176

(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177

(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177

二、规划的生态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载体和实现路径 178

(一)中国规划制度体制及实践的问题 179

(二)规划体制变革和规划体系重构 183

(三)评价让规划回归其生态理性 187

(四)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189

三、以高质量的城镇化还乡村和自然以优美、宁静、和谐 191

(一)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 192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96

(三)恢复并保护好生态空间 201

第六章 全球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清洁美丽世界 204

一、从跟随者到领跑者——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角色 205

二、从强度减排到总量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声音 207

三、“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绿色化的中国力量 210

四、上海建设卓越世界城市——呈现美丽中国的颜值 216

第七章 结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中国生态发展的信心 223

一、中国生态发展的道路自信 226

二、中国生态发展的理论自信 228

三、中国生态发展的制度自信 228

四、中国生态发展的文化自信 230

参考文献 232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