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一元两制”——辽代政体的特色及缘起 1
二、“因俗而治”——辽代民族政策产生的地理因素和历史背景 3
三、“胡汉一体”——阿保机实现“一元”集权政治的措施和手段 5
四、辽史研究应当走出日本人“二元论”史学陷阱 6
第一章 五代变局与契丹肇兴:以辽初统治者进取幽州为中心 10
一、幽州刘氏集团的兴衰与塞外契丹的崛起 10
二、河东、后梁相争与阿保机南侵河朔 15
三、德光嗣位与契丹、后唐定州之战 21
四、后唐内乱与德光进取幽云 24
总结 27
第二章 汉族武装与辽初政治 29
一、幽州刘氏政权的败亡与契丹汉族武装的初步形成 29
二、幽云汉军的归附与耶律德光经略中原 33
三、灭晋自立与世宗即位——契丹中原派的失利和胜利 36
四、宫卫汉将的发迹与耶律休哥掌控幽云 37
五、幽云攻防与辽宋澶渊之盟的订立——契丹中原战略的结束 38
余论 41
第三章 从大迭烈府到北枢密院:辽初最高军政枢机的汉化演进 42
一、大迭烈府夷离堇——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的最高军事首领 45
二、天下兵马大元帅——阿保机“变家为国”军事变革的过渡产物 46
三、契丹北枢密院——辽代封建皇权制度的最高军事机构 50
第四章 辽朝武装的“一元”核心:中央禁卫武装的产生和发展 53
一、腹心部的草创及其发展壮大 54
二、宫卫军的形成与发展 57
三、仿效北宋建立禁卫组织——殿前都点检 59
余论 60
第五章 辽朝“一元两制”政体的形成 62
一、辽朝行政区划的“一元两制”——州县、部族与斡鲁朵 62
二、枢密、宫禁为核心,北南面官制为两翼:辽朝职官制度的“一元两制” 65
三、“以汉制待汉人”:辽代南面官体系构成 69
第六章 辽宋的频繁交往与辽代的农业生产 81
第七章 宋辽间的互市贸易往来 88
一、榷场建置的历史背景和沿革 88
二、榷场贸易的繁荣及其原因 91
三、榷场贸易的局限性和民间贸易 94
余论 97
第八章 汉风北渐:儒释道在辽朝的地位和作用 99
一、儒学在契丹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100
二、佛教在辽代的地位和作用 108
三、道教在契丹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119
结论 122
第九章 辽代史学的发展 124
一、修史概况 124
二、修史机构和史官 127
三、史学思想 128
四、史书翻译 133
五、专门史 134
第十章 法袭唐律、南北合流——辽代法律的溯源与变迁 136
一、南北院分理与《唐律》 136
二、辽代法典 138
三、刑法制度 142
四、诉讼和决狱 144
五、执行和案例 146
六、辽代法律的特点 148
第十一章 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 150
一、辽朝科举制度是唐宋科举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150
二、科举制度的施行,是辽朝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151
三、科举制度成为传播中原儒家文化的有效途径 153
四、辽朝科举制度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