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2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探讨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象数易的范畴与派别 21
第一节 象数易的义蕴 21
一、象数 23
二、术数 27
三、象数易的义界 31
第二节 象数易研究的范畴 33
一、象数易学家 33
(一)注经派与占验派之区分 34
(二)注经派与占验派之代表人物 38
二、义理易学家 51
第三节 象数易学的家法与归类 58
一、受到东汉末年易学家注经特色的影响 58
二、兼融各家各派 60
小结 63
第三章 象数易学的发展 67
第一节 象数易学的衰微 68
一、学术风尚的改变 68
(一)汉象数学的末流 68
(二)注经方式的改变 70
二、义理易学的崛起 75
(一)何晏以义理解《易》,不涉象数 76
(二)董遇突破象数,力陈新义 79
(三)王肃注重义理,反对烦琐之风 82
(四)荀粲、锺会反对汉代象数之学 84
(五)王弼扫象 86
第二节 象数易学的振衰 91
一、管辖立足於象数立场评论何晏 92
二、孙盛提出「易象妙於见形论」以反对玄理易 97
三、干宝力倡汉易以对抗玄理易 107
第三节 象数易与义理易的融合 112
一、义理易兼论象数者 112
(一)董遇与象数的关系 112
(二)王肃与象数的关系 113
(三)王弼与象数的关系 115
(四)向秀与象数的关系 120
(五)韩康伯与象数的关系 120
二、象数易兼阐义理者 122
(一)陆绩融象数、义理之长 123
(二)姚信崇象数兼重义理 124
(三)蜀才力倡虞、荀之象数学,不废义理 124
(四)干宝留思京房之学,并彰显人事之义理 126
小结 130
第四章 注经派的易例说 131
第一节 卦变说 137
一、卦变说溯源 141
二、虞翻卦变说 142
三、姚信卦变说 151
四、蜀才卦变说 153
第二节 互体说 158
一、互体说溯源 158
二、虞翻互体说 160
三、陆绩、姚信、翟元之互体说 171
第三节 卦主说 173
一、卦主说溯源 174
二、陆绩卦主说 177
三、王弼卦主说 179
四、韩康伯卦主说 183
第四节 卦气说 184
一、卦气说溯源 184
二、虞翻卦气说 189
三、干宝卦气说 196
第五节 旁通说 204
一、旁通说溯源 204
二、虞翻旁通说 204
三、陆绩旁通说 208
四、翟元旁通说 209
小结 210
第五章 注经派的易义说 213
第一节 天人合德 214
一、推天道以明人事 215
二、以人事成天地之功 218
三、融天道人事为一体 220
第二节 吉凶之辨 227
一、吉凶之由 227
二、恐惧修省 229
三、知几待时 230
四、补过无咎 231
第三节 权变合道 233
一、通权达变、巽以行权 234
二、吉凶适变、与时偕行 236
三、蓍卦之德、至神至变 239
第四节 论道与神 241
一、论道 243
二、论神 247
小结 251
下册 255
第六章 占验派的学说 255
第一节 援《易》以为术 261
一、纳甲五行 263
二、名物射覆 268
三、占候 271
四、占梦 274
第二节 借《易》以说理 282
一、万物有灵 283
二、天人感应 285
三、修德趋避 288
小结 294
第七章 纳甲说与纳甲筮法 299
第一节 纳甲说与注经 300
一、纳甲说溯源 300
二、虞翻纳甲说 306
三、陆绩纳甲说 316
四、干宝纳甲说 321
第二节 纳甲筮法与占卜 327
一、管辖的纳甲筮法 328
二、郭璞的纳甲筮法 330
第三节 纳甲说、纳甲筮法与火珠林法 340
一、火珠林法源於纳甲筮法 340
二、纳甲筮法源於纳甲说 347
小结 352
第八章 易象观与易数观 357
第一节 易象论 357
一、象之分类 360
二、象与意 384
第二节 易数论 391
一、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 391
二、阴阳之数 401
第三节 象与数 406
一、象数先后 407
二、阴阳循环 410
小结 415
第九章 魏晋象数易学的影响与评价 419
第一节 影响 419
第二节 评价 440
小结 446
第十章 结论 449
参考书目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