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研究成果综述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6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8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10
一、文献研究法 10
二、对比研究法 11
三、个案研究法 11
第一章 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生成与确立 12
第一节 西方指挥艺术概述 12
一、19世纪之前的指挥 12
二、专业指挥的诞生 15
三、近代指挥的奠基人 16
第二节 自由、旋律与灵感——瓦格纳指挥学派 19
一、瓦格纳指挥学派的形成 19
二、瓦格纳指挥学派的艺术风格特色 21
三、门德尔松与瓦格纳之争 26
第三节 严肃、真实与质朴——德奥指挥学派 28
一、德奥指挥学派的形成和分类 28
二、德奥指挥学派代表人物 31
三、德奥指挥学派的影响 35
第二章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37
第一节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概述 37
一、客观与主观及其关系的哲学意涵 37
二、现实主义对客观再现型指挥风格形成的影响 41
三、客观再现型指挥风格的艺术传承 43
四、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特征 45
第二节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奠基人——托斯卡尼尼 47
一、影响托斯卡尼尼指挥风格的形成因素 48
二、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看托斯卡尼尼对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诠释 54
三、托斯卡尼尼指挥风格的影响 61
第三节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案例研究 61
一、瓦尔特对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61
二、穆蒂对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67
本章小结 73
第三章 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74
第一节 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概述 74
一、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内涵 74
二、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特征 75
三、影响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78
第二节 主观表现指挥型风格的巨匠——富特文格勒 80
一、影响富特文格勒指挥风格的形成因素 80
二、托斯卡尼尼与富特文格勒之争 82
三、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诠释富特文格勒的指挥风格 84
第三节 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案例研究 91
一、杨松斯对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91
二、克莱伯对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95
本章小结 101
第四章 主客观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102
第一节 多元融合型指挥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102
一、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 102
二、政局激荡下的文艺交流 105
三、现代多元音乐风格的形成 105
四、主客观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的特点 106
第二节 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的伟大指挥家——卡拉扬 107
一、卡拉扬多元化指挥风格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107
二、从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看卡拉扬的指挥风格 110
第三节 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案例研究 115
一、阿巴多对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指挥诠释 115
二、小泽征尔对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的指挥诠释 120
本章小结 125
第五章 三种指挥艺术风格类型比较研究 127
第一节 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风格的比较——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卡拉扬三种指挥版本 127
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概要 127
二、三种指挥风格的不同处理 128
第二节 对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风格的比较——瓦尔特、克莱伯、阿巴多三种版本 137
一、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概要 137
二、三种指挥风格的不同处理 138
第三节 对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指挥风格对比——穆蒂、杨松斯、小泽征尔三种版本 145
一、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概要 145
二、三种指挥风格的不同处理 145
本章小结 151
第六章 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审美表现 152
第一节 现象学美学对指挥表演二度创作的理解 152
一、现象学与释义学理论对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诠释 153
二、指挥家尊重原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 158
三、指挥审美评价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不同维度 164
第二节 从现象学美学看主客观指挥风格的本质 169
一、自律与他律音乐哲学对主客观指挥风格形成的影响 169
二、现象学美学理论背景下的多元融合指挥风格 184
三、主观、客观以及多元融合指挥风格的本质 188
第三节 指挥动作和姿态的审美意象 190
一、指挥动作的符号体系 191
二、指挥风格与指挥动作的关系 201
三、指挥动作与姿态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 203
本章小结 206
结语 208
致谢 211
参考文献 213
附录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