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
二、学术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4
第一章 初唐诏敕文献情况论述及文本校勘 11
第一节 初唐诏敕文献基本情况论述 12
一、初唐诏敕的主要撰写者 14
二、唐代各级政治机构及个人对诏敕的留存 32
三、唐代诏敕的集本与著录 34
四、著录诏敕及讨论诏敕文体特征的历代文献 39
五、有关唐代诏敕典制掌故及政治逸闻的文献 41
第二节 《全唐文》初唐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42
一、唐高祖李渊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43
二、唐太宗李世民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62
三、唐高宗李治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82
四、高宗武皇后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98
五、唐中宗李显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106
六、唐睿宗李旦诏敕编年考订及讹误勘正 117
七、初唐诏敕文校勘小记 133
第二章 初唐诏敕的史料价值及人文特质探析 136
第一节 初唐诏敕的史料价值 137
一、隋义宁二年五月诏与唐武德元年六月诏:李渊兴兵反隋及隋恭帝被迫禅位 138
二、唐武德九年六月至九月诏书:李世民弑兄夺权及李渊被迫让位 148
三、唐武德元年至九年诏书:武德政治于贞观之治有奠基之功 158
第二节 初唐诏敕的人文特质 167
一、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德厚仁爱,与民休息 169
二、对待儒家经典与知识分子的态度:崇儒兴学,发展教育 180
三、律法方面:务从宽宥,多行恩赦 189
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杜绝贪腐 197
第三章 初唐诏敕的文学特色分析 209
第一节 骈文散化的发展趋势 213
一、内容充实,情感真切 215
二、骈散交错,不拘音律,句式流畅 220
三、反对绮靡浮艳,倡导庄重典丽 222
第二节 生动感性的语言风格 225
一、语言的雅俗兼用 225
二、语言的形象性 227
三、语言的抒情性 228
第三节 时有彰显的骈文特征 229
一、恰当自如的用典技巧 230
二、工整的对偶句式 239
三、和谐的声律与雅致的辞藻 241
第四节 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45
一、形象的比喻手法 246
二、生动的比拟手法 250
三、合理的夸张手法 253
四、增强气势的排比手法 256
五、设问、反问的句式手法 258
六、以此代彼的借代手法 261
七、突出事物差别的对比手法 263
八、参乎成文的互文手法 264
九、移人情及事物的移情手法 265
第五节 叙事、议论、抒情兼用的表达方式 268
一、叙事方式 268
二、议论方式 270
三、抒情方式 271
第四章 初唐诏敕在制诏文风发展中的作用 274
第一节 先唐诏敕制诰文风概述 274
第二节 初唐诏敕对前代制诏文风的继承与新变 278
一、“诏令之美,无过汉唐”:初唐诏敕对汉初制诏文风的继承与新变 278
二、从“绮靡浮艳”到“富赡”“疏宕”:初唐诏敕对六朝诏诰文风的继承与新变 293
第三节 初唐诏敕对盛、中、晚唐诏敕及后世制诏文风的影响 308
一、骈文传统的扬弃:初唐诏敕对盛、中、晚唐诏敕文风的影响 308
二、文体特色的传承:初唐诏敕对唐代后世制诏文风的影响 338
第五章 由初唐诏敕看初唐的国家教育 347
第一节 由初唐诏敕的语言表述方式考察唐人的文化水平 347
一、引子 348
二、初唐诏敕的语言表述之功及唐人理解能力之效 349
第二节 初唐国家教育发展状况考察 364
一、初唐教育繁荣的背景 365
二、初唐时期的官学 372
三、初唐时期的私学 377
四、小结 380
结语 382
附录 初唐诏敕与历史大事系年(618—712年) 391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