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理念综“观” 2
第一节 基于职业科学的学科观 2
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问题 2
关于职业教育的学科地位 4
第二节 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5
关于智能类型与智能结构的分类 6
关于智能类型与学习指向的关系 7
第三节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10
关于能力的要素与目标 10
关于能力与素质的区别 11
第四节 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12
对能力本位与技能本位、资格本位概念的理解 12
对能力本位之“能力”的理解 13
第五节 基于动态生成的基础观 14
关于基础的构成说 15
关于基础的生成说 16
第六节 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17
关于职业的社会学含义 17
关于职业的教育学含义 18
关于专业的职业属性 19
第七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20
关于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工作过程的教育学思辨 20
关于课程开发的重大突破——工作过程的教育学意义 22
第八节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23
关于行动导向的基本含义 24
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25
第九节 基于情境集成的建设观 26
基于指导优先教学原则的建设观 27
基于建构优先教学原则的建设观 28
基于指导与建构集成教学原则的建设观 29
第十节 基于技术整合的资源观 30
工具—手段层面的整合 31
逻辑—系统层面的整合 31
价值——人文层面的整合 32
第十一节 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33
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34
教育选择方式创新 35
能力培养过程创新 35
第十二节 基于整体考量的评价观 36
关于评价的思辨性——哲学考量 36
关于评价的整体观——操作准则 37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规律刍“论” 40
第一节 教育原理论 40
基于解放论的教育原理 40
基于预期论的教育原理 41
基于主体论的教育原理 41
基于整合论的教育原理 42
第二节 通用教学论 43
关于教学论的历史流派 43
关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 44
关于教学论的现代模式 44
关于教学论的职教模式 46
第三节 技术教学论 46
关于技术教学论的发展动因——改变着的技术理解、改变着的资格要求和改变着的学习文化 48
关于技术教学论的改革指向——技术学说的创新、技术课程的创新和技术教学论的创新 49
第四节 经济教学论 51
基于经济教学论视角的课程观 52
基于经济教学论视角的教学观 53
第五节 学习范式论 56
关于经典的学习范式论:基于行为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学习范式 56
关于改革的学习范式论:基于行动理论和情境理论的学习范式 57
关于创新的学习范式论:基于整体理论的职业教育的学习范式 58
第六节 学习结构论 59
关于学习结构设计的主流教育教学思想——人本主义原则 60
关于职业教育学习结构设计的目标界定——职业能力养成 60
关于职业教育学习结构设计的层级界定——整体学习框架 61
关于职业教育学习结构设计的模式界定——结构要素特征 64
第七节 学习动机论 65
关于动机与动机形成的概念 66
关于动机形成的心理学模式 67
第八节 学习目标论 69
关于通用的学习目标制订的基本理论 69
关于经典的学习目标制订的分类理论 72
关于职业的学习目标制订的构建理论 73
第九节 教学方法论 74
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75
关于职业教育的协调方法 80
第十节 教学组织论 81
关于行动导向的学校教学组织 82
关于行动导向的企业教学组织 83
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原则 84
第十一节 小组学习论 85
关于小组的社会学含义 85
关于小组的构成要素 86
关于小组的动力效应 87
关于小组的动力机制 88
关于小组的高级形式 89
第十二节 考试方法论 90
经典的普通教育考试系统 90
改革的职业教育考试系统 92
创新的职业教育考试系统 94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内涵概“说” 100
第一节 教育活动的功能说 100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100
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 101
第二节 内生动力的创新说 103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的概念 104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的领域 104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的过程 104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的展望 105
第三节 教育趋势的预测说 106
早期辨识系统 107
德尔斐法(Delphi) 108
剧本法(Szenario) 108
第四节 教育目标的设计说 109
是技术和经济决定论还是技术与工作设计论 110
是抽象的技术还是具体的技术 110
第五节 职业能力的适配说 111
与职业相关的适配 112
与个体相关的适配 113
与环境相关的适配 113
第六节 专业内涵的职业说 114
关于职业的特征:专业的职业指向 115
关于专业的特征:职业的教育映射 116
关于专业的开发:职业分析的方法 117
第七节 知识序化的结构说 119
关于科学知识的结构 119
关于行动知识的结构 120
第八节 教学思想的整体说 122
学习理念的整体说 122
学习目标的整体说 123
学习内涵的整体说 123
学习特征的整体说 123
第九节 学习理论的模式说 125
工作相关的学习模式 125
非集中式的学习模式 126
经验导向的学习模式 128
行动导向的学习模式 129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 130
第十节 教学实施的范式说 131
企业岗位主导的范式——经验/累积系统的学习 131
学校课堂主导的范式——知识/步进系统的学习 132
学校情境主导的范式——整合/循环系统的学习 132
校企合作主导的范式——协同/跨界系统的学习 133
第十一节 学习过程的系统说 134
教程形式的学习系统 135
产品形式的学习系统 135
项目形式的学习系统 136
市场形式的学习系统 136
第十二节 教学路径的处置说 137
从教学方法走向教学处置 137
从定界处置走向跨界处置 138
第四章 职业教育的本质博“辨” 142
第一节 类型与层次辨 142
关于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 142
关于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 143
第二节 供给与需求辨 145
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的存在形式 146
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的行为主体 147
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的调控机制 149
第三节 培训与教育辨 150
一般教育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的区别 151
职业教育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的差异 153
第四节 模式与范式辨 155
关于模式的解读 156
关于范式的解读 158
关于模式与范式的关系解读 161
第五节 案例与范例辨 162
关于案例的阐释 163
关于范例的阐释 165
关于案例与范例的关系阐释 166
第六节 评估与示范辨 168
关于职业教育评估的意义解读 168
关于职业教育示范的意义解读 170
关于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关系的解读 171
第七节 资格与能力辨 173
职业资格——格式化的能力 174
工作任务——实时性的能力 175
职业能力——创新性的能力 176
能力本位思想的范式转变 177
第八节 课程与教材辨 178
关于课程的内涵:从单义到集成 179
关于教材的形式:从封闭到开放 181
关于课程与教材的关系:生命的进程与生命的记录 183
第九节 情景与情境辨 184
关于情景与情境:无我与有我 185
关于学习情景与学习情境:被动与主动 187
关于情景教学或情境教学:行为与行动 188
第十节 程序与过程辨 189
关于程序与过程的思考 190
关于程序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思辨 192
第十一节 经验与策略辨 196
关于经验及经验技能的教育学解读 197
关于策略及策略技能的教育学解读 199
第十二节 技术与技能辨 201
对技术的再认识 203
对技能的再认识 208
对技术与技能关系的再认识 211
后记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