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学通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力,李少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93273
  • 页数:603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1

第一编 现代山东文学(1916—1949) 25

第一章 新文化的曙光 25

第一节 现代新诗坛概述 25

一 传统的“颠覆” 26

二 意象与形象 29

第二节 大时代揭开新的一页 34

一 艺术的候鸟在漂泊中成长 34

二 论王统照 39

第三节 诗艺的流变 43

一 论臧克家 44

二 老舍和闻一多在山东的新诗创作 50

第四节 文化环境的迁移 53

一 臧云远:求学和战争对诗人的影响 53

二 校园文化影响下的李广田 55

第二章 战地诗坛的乡土性 62

第一节 战时诗歌氛围 63

一 部队诗歌和解放区诗歌 63

二 论苗得雨 66

第二节 审美时空的开拓 69

一 诗人与时代共舞 69

二 论塞风 75

第三节 关山诗旅成绝唱 79

一 战时宣传与朗诵诗艺术 79

二 论高兰 81

第四节 贺敬之:解放区的艺术新风范 83

第五节 沦陷区、国统区与海外诗歌 90

一 沦陷区与国统区:以海笛的诗为例 91

二 海外诗人:以管管为例 93

第三章 新文学运动中的山东散文 98

第一节 概述:“五四”文学革命和现代散文的兴盛 98

第二节 新文化启蒙作家与散文 101

一 傅斯年早期的散文理念与创作 101

二 杨振声的散文 104

第三节 王统照的散文成就 106

一 摇曳多姿的创作类型 109

二 凝重奇崛的散文风格 113

第四章 多元发展的30年代散文 116

第一节 概述:散文发展与文体流变 116

第二节 李广田的散文创作 120

一 土地之子的歌吟 122

二 质朴与绚烂:民族之根的寻觅与显现 126

第三节 吴伯箫的散文 129

一 生命的体验与升华 129

二 精致自然余韵回甘 132

第四节 老舍在山东的散文创作 135

第五节 臧克家、李长之、季羡林的散文 140

第五章 战时散文创作 145

第一节 概述:战时散文的创作趋势及特点 145

第二节 哲理性小品:《繁辞集》与《日边随笔》 149

第三节 长夜疾风中“不偃”的野草:孟超的杂文 151

第四节 感时忧国的心曲:田仲济的杂文小品 156

第五节 血与火的时代画面:解放区散文 159

第六章 “五四”思潮影响下的山东小说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第二节 “民生疾苦”与“个性解放” 169

一 沉樱的婚恋小说——“个性解放”的一种书写 169

二 王思玷:“像彗星一样闪过夜空”的作家 171

三 杨振声:“极要写出民间疾苦” 173

第三节 王统照:从“爱”与“美”到关注人生与社会 176

一 生平与初期创作——爱与美的追寻 177

二 关注现实人生的苦难 179

三 艺术探索与追求 180

四 王统照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181

第七章 三四十年代的山东小说 183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创作 183

一 孟超的早期小说 183

二 耶林的工人题材小说 184

三 刘一梦和其他作家 185

第二节 李广田的小说 187

一 底层百姓的悲情人性 187

二 知识分子的乱世人生 189

三 可贵的小说艺术实践 190

第三节 臧克家的小说 192

一 民生形态与民间风情 192

二 知识分子人生百态 193

第四节 老舍在山东的创作 194

一 老舍小说的山东题材 194

二 山东七年:老舍小说创作的丰收期 197

三 走上小说艺术成熟的时期 198

四 其他旅鲁作家在山东的创作 199

第八章 解放区小说:强烈的“阶级关注” 201

第一节 鲜明的“阶级斗争”主题 201

一 阶级压迫之苦的控诉 201

二 翻身解放艰难历程的叙述 203

三 英雄模范人物的颂歌 205

第二节 “革命斗争生活”描写 207

一 杨朔的小说创作 207

二 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 210

三 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 211

第三节 山东现代小说的艺术追求 212

第九章 山东现代话剧的兴起与发展 216

第一节 概说 216

第二节 国统区话剧的发展 217

第三节 解放区的话剧 219

一 表现敌伪矛盾斗争题材的作品 221

二 反映军民一家,人民群众踊跃支援部队的作品 222

三 反映解放区人民土地改革运动的作品 225

第四节 “杰出剧作家”宋之的和他的《故乡》 227

第二编 当代前期山东文学(1950—1976) 233

第十章 当代文学——新诗转型期 233

第一节 和平带来的变化 233

第二节 乡土诗的自我完善 241

一 乡土观念的演进 241

二 论王耀东 245

第三节 都市的感情和体验 251

一 都市的感情和体验 251

二 论郭廓 254

第四节 多样化的诗体 258

一 山东诗坛的鲜明特色 258

二 论纪宇 262

第十一章 当代散文前期风貌 269

第一节 概述:散文的勃发与缺失 269

第二节 杨朔的散文 272

一 “美”的讴歌及其写作的社会背景 272

二 诗情馥郁、结构精美的诗体风格 276

第三节 张歧的散文 278

一 碧海波涛的忠实歌者 278

二 由“观潮者”到“舟夫” 280

第四节 峻青的散文 282

第十二章 革命英雄的传奇和历史创造者的诉说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第二节 刘知侠的小说 288

一 《铁道游击队》及其成就 289

二 中短篇小说及其艺术得失 290

第三节 曲波的小说 292

一 《林海雪原》——英雄的传奇 293

二 被“神化”的传奇色彩 293

三 从民间吸取的艺术营养 295

第四节 冯德英的小说 296

一 “三花”——充满人情味的革命妇女形象 297

二 《染血的土地》——深刻的历史反思 299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笔下的革命历史 300

一 峻青:革命英雄主义的歌者 300

二 王愿坚:发掘革命者的人性美 303

第六节 萧平的小说 305

一 纯净、温馨而忧伤的儿童世界 306

二 历史与现实的悲剧意味 307

第十三章 新时代的主人翁的歌唱 310

第一节 工农作家主宰历史的时代 310

第二节 集体化道路的热烈反映 313

一 王希坚的《迎春曲》和《变工组》 313

二 王安友及其《李二嫂改嫁》和《海上渔家》 314

第三节 农村新生活的颂歌 316

一 郭澄清及其《社迷传》 316

二 牟崇光及其《在大路上》 318

三 姜树茂的《捕鱼的人》和《渔岛怒潮》 320

四 曲延坤的小说 322

第四节 其他题材小说 323

一 林雨的军营题材小说 323

二 李向春的工业题材小说 325

第五节 山东籍台港作家的小说 326

一 郭良蕙及其言情小说 327

二 “军中小说家”朱西宁 328

三 留学生作家丛掖滋、马森 329

四 “新世代小说家”张大春、王幼华 331

第十四章 当代前期话剧 334

第一节 概述 334

第二节 胡可和他的《战斗里成长》。 336

第三节 王命夫和《皆大欢喜》 341

第四节 蓝澄和《丰收之后》 344

第五节 张耕夫和《卖马计》,张晶和《明月千里》 345

第六节 李心田的话剧 349

第三编 当代近期(新时期)山东文学(1977—2000) 355

第十五章 新时期的情思 355

第一节 从合唱到独白 355

一 散文诗:孔林和耿林莽 356

二 讽刺诗:姜建国、张维芳、陈显荣 358

三 山水诗:孔孚和孙国章 361

第二节 凝重与深沉 366

一 诗艺的深入探寻 366

二 论桑恒昌 370

第三节 举起探索的旗帜 376

一 告别僵化保守语境的青年前卫诗人 376

二 从梁小斌到胡鹏 380

第四节 开拓与整合的文化精神 383

一 论赵镇琬 384

二 论晨声 386

第五节 校园的追求 388

一 校园诗歌 389

二 他们来自南方 393

第六节 诗学的境界 398

一 前行代诗学 398

二 中生代诗学 403

第十六章 新时期散文的缤纷景观 407

第一节 概述:多元艺术思维与文体开放 407

第二节 马瑞芳的散文 409

一 亲情生活掇拾·为文化人画像·“野狐”禅 409

二 明朗灵动、洒脱幽默的写作风格 413

第三节 郭保林的散文 416

一 自然之子的丰沛情思 416

二 浓烈色彩与昂扬激情的交融 420

第四节 海外散文名家王鼎钧 422

一 乡土散文的新开拓 422

二 东西融汇的艺术技巧 424

第五节 其他散文作家作品 427

第十七章 报告文学的繁荣 431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及特征 431

第二节 李延国、李存葆、王光明等人的报告文学 433

第三节 其他报告文学作品 436

第十八章 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山东小说 440

第一节 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演变历程 440

一 迟到的觉醒(1976—1984) 440

二 在现代主义思潮中探索 443

三 老、中、青作家“同台竞技”的文坛格局 444

四 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特点 446

第二节 王润滋的小说创作 446

一 初期创作的道德主题 447

二 社会大变革时期的道德呼唤 448

三 可贵的艺术实践 449

第三节 矫健的小说创作 451

一 社会转型期农民心态的审察 451

二 反思历史与人性 452

第四节 毕四海的小说创作 454

一 审视农民文化的蜕变历程 455

二 探讨“人”本身的复杂性 457

三 其他作家作品的文化意味 458

第五节 马瑞芳的小说创作 460

一 当代大学校园生活的缤纷图画 460

二 拷问儒林败类的灵魂 462

三 不断拓展的艺术空间 462

第六节 李存葆和其他作家的创作 463

一 李存葆:直面现代军营生活的作家 463

二 刘玉民与他的《骚动之秋》 465

三 张宏森及其《车间主任》《大法官》 466

四 赵德发及其农村题材小说 467

五 其他作家作品 468

第十九章 张炜 470

第一节 张炜创作概述 470

第二节 苦难、人性、人本质的思索 473

第三节 坚守心灵圣地的痴情人 476

第二十章 莫言 478

第一节 莫言创作概述 478

第二节 乡土社会的代言人 481

第三节 继承与借鉴——莫言的艺术追求 485

第二十一章 新历史机遇下的山东小说 488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转向 488

第二节 尤凤伟的小说 490

一 早期创作——社会代言人角色 491

二 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492

第三节 左建明的小说 495

一 从社会人生中提炼诗情与哲理 496

二 历史与人性的诗性表达 498

三 其他作家的诗意小说 500

第四节 李贯通的小说 501

一 前期创作的文化审视 502

二 “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 503

第五节 刘玉堂的小说 505

一 情系乡土 506

二 温柔就是力量 507

三 语言与叙事 508

第六节 苗长水的小说 509

第二十二章 多样化的题材样式考察 512

第一节 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创作 512

第二节 重点作家及其作品 515

一 邱勋:与祖国一起成长的儿童 515

二 李心田:塑造逆境中成长的儿童形象 517

三 王欣:重视儿童素质培养的小说 519

第三节 女性作者的写作空间 521

一 于艾香:探寻人类心灵的奥秘 522

二 张海迪:塑造与不幸命运奋力搏击者的形象 525

三 其他作家及作品 527

第四节 历史小说与通俗文学 529

一 穆陶:重温民族的悲患与风流 529

二 其他作家的创作 533

第二十三章 新时期的话剧 535

第一节 概述 535

一 反映改革题材的话剧:刘桂成及其《榆钱树下》 536

二 80年代反映军人生活的剧作:殷习华和《绿色基因》 540

三 新时期对话剧的创新和探索:葛树伟和《年轻的迷惘》 542

四 少儿剧的繁荣:陈永娟和她的《小白龟》《宝贝儿》 543

五 其他作家作品 545

第二节 青岛话剧作家群 547

一 概述 547

二 业余话剧作家高思国 548

三 黄小振和他的《四十不惑》 551

四 钱涂和《西街108号》 553

五 张志华和《定盘星》 556

第三节 邹星枢 557

第四节 代路 562

第五节 从《命运》到《眷恋》:翟剑萍的话剧创作 569

第二十四章 电视剧的兴盛 572

第一节 初创与初创期的辉煌 572

一 电视剧的初创 572

二 三连冠的辉煌 574

第二节 沉寂后的复苏 578

一 单本剧的兴盛 578

二 《孔子》 581

第三节 电视剧的稳步发展与繁荣 582

一 电视剧进入成熟期 582

二 单本剧的繁荣 585

三 《警方110》 586

第四节 赵冬苓 587

第五节 张宏森 592

参考书目 600

后记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