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1
第一节 网络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1
第二节 技术促进学习研究与进展 2
一、概述 2
二、主要研究及其进展 4
三、主要研究机构 17
四、发展趋势与评析 19
第二章 社会性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2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23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 24
一、引言 24
二、研究设计 25
三、结果与分析 27
四、讨论 35
五、结语 36
第三节 网络新技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37
一、引言 37
二、研究设计 38
三、结果与分析 40
四、讨论 46
五、结语 47
第三章 社会性网络对班级社群关系的影响 48
第一节 班级视角下现实与微博人际交往关系的对比研究 48
一、引言 48
二、研究设计 49
三、结果与分析 50
四、讨论 61
五、结语 62
第二节 微博学生用户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63
一、引言 63
二、研究设计 64
三、结果与分析 66
四、讨论 71
五、结语 72
第三节 课堂中的社会存在感与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 73
一、引言 73
二、研究设计 74
三、结果与分析 74
四、结语 78
第四章 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学习 79
第一节 学生对微博学习应用态度的调查及思考 79
一、引言 79
二、研究设计 80
三、结果与分析 81
四、讨论 86
五、结语 88
第二节 基于微博大屏幕的课堂互动设计与实践 90
一、引言 90
二、研究设计 94
三、微博大屏幕课堂应用/方案设计 95
四、活动方案评估 100
第三节 基于学习网络的意志分组研究 101
一、引言 101
二、研究设计 102
三、结果与分析 104
四、结语 116
第四节 传播学视域下的教育技术微群用户的信息行为分析 117
一、概念的界定及问题的提出 117
二、弱联系基础上的内容互动 119
三、微群中的“沉默的螺旋” 119
四、群组不能简单等同于实践共同体 120
五、“沉默的螺旋”的源头——信息搜索者角色的趋同 121
六、打破“沉默的螺旋”——整合的活动设计、意见领袖的引导和话题的使用 122
七、结语 123
第五节 SNA视角下教育技术微博群个案研究 124
一、引言 124
二、研究设计 125
三、结果与分析 125
四、结语 137
第五章 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 139
第一节 网络技术支持的基础教育实践探索 139
一、非正式学习的诉求 139
二、基于检索的创新——指尖知识和谷歌意识 140
三、教育问题学生的NotSchool 141
四、广泛协作的实践社群 141
五、重新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42
六、实践社群中的学习互助 143
七、学习不会自然地发生 143
八、结语 143
第二节 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开发服务平台设计与实践 144
一、引言 144
二、研究设计 146
三、过程和结果 148
四、特色与创新 186
第三节 TPACK框架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研究 187
一、引言 187
二、研究设计 188
三、过程和结果 190
四、创新程度、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22
第四节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自助服务体系研究 223
一、引言 223
二、研究设计 223
三、过程和结果 225
四、特色与创新 293
第六章 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教育资源 295
一、引言 295
二、研究设计 296
三、结果与分析 297
四、讨论 303
五、结语 305
第七章 技术与学习关系的反思 307
一、引言 307
二、憧憬中的质疑 307
三、技术角色的反思 308
四、应用的核心——教学设计 308
五、教学设计理念——“设计学习”的涌现 309
六、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参与式学习文化的创建 309
七、新媒体的使用脱离了适当的学习设计,效果甚微——关于投票器的反思 310
八、教师的阻力——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开发 310
附录 312
附录1 90后大学生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 312
附录2 90后大学生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 315
附录3 网络新技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调查问卷 317
附录4 网络新技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319
附录5 微博用户交互行为调查问卷 321
附录6 微博用户交互行为调查问卷的结构 322
附录7 课堂中的社会存在感与行为表现的关系调查问卷 323
附录8 学生对微博及微博应用于学习的态度调查问卷 324
附录9 基于学习网络的意志分组研究调查问卷 327
附录10 意志分组意向程度调查问卷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