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不衰科举学(开幕式欢迎词)&赖虹凯 1
科举盖棺何须论定(开幕式发言)&潘懋元 3
鉴古知今 研究科举(开幕式致辞)&陈明庆 5
科举学界的一件盛事(开幕式致辞)&岳伟 7
科举停废110年祭&刘海峰 9
知今宜鉴古——论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郑若玲 24
试论科举博物馆的“专门性”与科举学&金戈 41
科举活动史:科举学研究的新维度&李木洲 52
我国科举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研究——基于CNKI的科举计量学视角&冯用军 63
何炳棣教授与《明清社会史论》:中文译注本的出版&徐泓 80
二十世纪以来乡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程伟 87
科举、宪制与制度理性&陈兴德 104
将选官权关进制度的笼子:科举制度与法治&屈超立 120
科举法:底线正义与有限公平&覃红霞 127
科举文学与主体性的制造:八股文里瞥见的“吾”和“自己”&[美]戴沙迪 138
从科举制的功罪看高考改革的价值导向&刘清华 145
中国的“状元之乡”为何出自徽州&孙德玉 155
隋唐时期多样化科举模式与现代高考多元录取&田建荣 164
唐代孙逖科举家族成因初探&许友根 172
绳锯木断,重构宋代四万进士档案——《宋代登科总录》(14册)出版&龚延明 182
宋初进士行卷的具体内容&钱建状 186
从状元家世看两宋科举&祖 慧 王忠培 197
宋真宗仁宗朝状元释褐职任考&周腊生 223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何忠礼 233
宋季元初科举存废的文学史意义——以诗歌为中心之考察&林岩 245
元代科举试赋的文学史意义&余来明 280
元代涉金登科石刻辑校&薛瑞兆 288
明代科举搜检制度考论&牛明铎 301
明代流动人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刘希伟 313
明朝宣德、正统期乡试解额制度的影响&[日]三浦秀一 327
明代庶吉士考选制度的萌芽、确立与发展&郭培贵 340
明朝北京富户籍的读书应举之路&钱茂伟 360
明代莆田的《书经》学——福建的学术与举业关系的一个考察&[日]鹤成久章 374
明代江西举人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研究&姜传松 387
明代福建科举家族的规模、代数构成及空间分布&蔡惠茹 401
唐顺之四书文研究&蒲彦光 418
归有光以古文为时文的思想体系及其内涵&李柯 432
南明隆武朝开科取士钩沉&胡凡 455
八股文与明清小说创作的相似性辨析&王玉超 465
明清云南回族科举家族与文学探析&刘明坤 475
《科场条例》对考试立法研究的启示&胡平 491
清代科举殿试制度及传胪谢恩&范哗 498
清朝雍正年间对新进士培养方式的探讨&邹长清 515
乾隆年间江苏地区诗人的科举仕途——以沈德潜、赵翼、黄仲则三位诗人为例&刘盾 531
清代八旗科举制度述略&章广 王日根 542
清代土司教育、科举制度述略&贺晓燕 561
清代召试概述&李世愉 572
清代私学教育与科举关系探析&宋巧燕 580
科举考试与清代台湾教育&杨齐福 592
清代广东贡院修建考&王建军 603
清代江西进士会试次数研究&吴根洲 罗立祝 614
清代徽州寄籍进士群体的规模与分布&刘佰合 622
清代顺天乡试各字号举人的名次与竞争力分析&张森 632
论清末科举改革的历史教训&张亚群 653
科举制与日本的福祚和祸患&王璞 石佳丽 671
再论琉球的“科”:以现存琉球汉籍为线索&[日]水上雅晴 678
朝鲜时代的成均馆和科举&[韩]朴贤淳 690
中韩科文比较研究试论&[韩]李祥旭 699
从不规范到规范——黎朝科举制度之特色&耿慧玲[越]潘青皇 726
承前启后 又添新章——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刘盾 743
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