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1
“我是一个社会学家和专家”——作为新文学传播者和翻译家的约瑟夫·卡尔玛&冯铁 1
纪念鲁迅逝世八十周年专栏 20
鲁迅与工人及工人运动之关系&张全之 陈阵 20
从天使到“幽灵”——鲁迅与玩具考述&姜彩燕 33
鲁迅与延安木刻的结缘及其理念传承&李静 45
新视界 56
“过渡时代”的“风景”:“儿童年”与儿童读物(1935—1936)&蔡洁 56
1903年新知识阶层的崛起与民国文化空间&王平 69
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飞跃——从王国维到陈铨&高阿蕊 80
群众文艺运动:“文艺大众化”的价值神话和高峰体验&方维保 88
在华传教士的奋斗与困惑:赛珍珠父母传记释读&陈兴 101
文学档案 113
发现现代中国文学史料的意义与限度&李怡 113
回到民国文学的发生现场——从两部文史对话的学术丛书谈起&张雨童 122
黄震遐的生年及其他&姜飞 128
彭燕郊、陈耀球书信选辑&易彬 以敏 133
郭沫若佚文三篇&金传胜 146
《吴宓日记》中的陈铨&刘美 155
民国文学研究 159
理想同构中的裂隙——论革新后《小说月报》三位主编对于翻译诗歌的选刊&孙晓娅 李扬 159
文化生活出版社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接受&陈羲 陈思广 174
民国书报检查制度与左右翼作家的合流——以30年代上海的胡适和鲁迅为中心&蒋进国 185
承袭前志与自我认同——从文学研究会与学衡派间的论争谈起&高晓瑞 195
鲁藜与七月派&周燕芬 郅惠 207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海洋特色书写中的文化地景关系&张放 214
论穆旦诗歌的反现代性&欧阳澜 汪树东 232
共和国文学研究 247
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闫秋红 247
形式、意义与结构式寓言——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法则新探&纪建勋 郑思旷 258
论张炜“半岛世界”的地理迁移&路翠江 270
港澳台文学研究 279
美援文艺体制与20世纪50年代台港文学传播——以《“亚洲”短篇小说选》为观察对象&王梅香 279
论渡也儿童诗中的亲情诗和生态诗&沈玲 方环海 302
经典重读 315
《财主底儿女们》:礼教的罪与罚&杨红军 315
“父权制”游魂下的《原野》&王琦 330
浅谈《空白之页》“空白”的几重寓意&罗梅 杨虹 341
学人·著述 351
从“意义”到“时间”的文学史话语重建——从《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谈起&周珉佳 351
红色经典不应成为“左”的代名词——由《红色经典导论》说开去&周维东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