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
一 研究意义 1
二 学术史回顾 3
三 本书旨趣 43
第一章 从祭祀程序到政治准则——殷周时期义观念生成的历史考察 46
一 商代义观念的萌芽 48
二 西周义观念的生成 67
三 义的观念化及其属性 101
小 结 106
第二章 义以出礼 义以生利 允义明德——春秋时期义观念统领地位之确立 110
一 义对礼、利、德的统摄 113
二 义:社会行为的价值尺度 124
三 义观念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价值表现 132
四 春秋义观念凸显的历史原因 167
小 结 174
第三章 夫子之道“义”以贯之——“义”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76
一 孔子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177
二 “孔子义思想”说之成立 181
三 孔子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187
四 义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位置 214
小 结 217
第四章 观念社会化的神秘力量——义观念在战国时期的下移及其社会组织作用 220
一 义观念下移的社会表现 222
二 战国义观念下移的历史原因 244
三 义观念下移的历史影响 252
小 结 261
第五章 百家争鸣中的共鸣——战国时期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263
一 诸子对传统义思想的继承 264
二 诸子义思想之分化 270
三 诸子义思想共鸣的历史启示 321
小结 326
第六章 从未思之物到致思之花——先秦义范畴生成的理论考察 327
一 义观念: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327
二 义思想: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 333
三 义观念与义思想:未思之物与致思之花 339
四 先秦义范畴的生成 342
小 结 346
结 语 349
主要参考文献 355
人名索引 366
名词索引 370
后 记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