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院与司法制度改革 1
第一节 精英化与专业化的迷失——法官员额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
一、导言 1
二、法官员额制目标失灵的表象 3
三、法官员额制设计的反思 10
四、法官员额制支撑理论的代入及验证 17
五、法官员额制的出路 21
第二节 司法责任追究制的限度与核心建构要素——以法官司法责任制为主的考察 29
一、导言 29
二、司法追责经验惯性的忧思 31
三、司法责任制的设计困境 34
四、司法责任制与基础性原理的相悖 36
五、司法责任制的核心建构要素 38
六、余论 40
第三节 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的迷失与建构要略 41
一、导言 42
二、作为参照的中外巡回审判组织(形式) 42
三、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的优缺分析 48
四、我国巡回法庭建构要略 53
第二章 证据制度改革 56
第一节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化与实化——以法律实用主义为指导的证据排除规则的出路 56
一、引言 56
二、域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及实践 59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虚化的现实图景 67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设计的反思 75
五、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支撑性理论的失灵 79
六、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出路 82
七、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趋势 86
第二节 强奸案件被害人性品格证据适用之省思 88
一、导言 88
二、我国强奸案件中被害人性品格证据适用的实践维度 89
三、法治原则下强奸案件被害人性品格证据的立法、理论及实践:以美国为例 92
四、我国强奸案件中被害人性品格证据适用与基础性理论的悖反 97
五、被害人性品格证据的有限适用 100
第三章 司法鉴定改革 103
第一节 专家辅助人制度适用的迷思与建构——法学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 103
一、专家辅助人发展的三重线路 104
二、专家辅助人制度设计的偏差 106
三、专家辅助人与相关基础性原理的悖论 109
四、专家辅助人制度建构之路径 111
第二节 “定病”与“定罪”:精神病鉴定专家对刑事法官裁判权的双重挑战 116
一、精神病鉴定专家与法官的冲突 116
二、精神病鉴定专家权力的根据 119
三、精神病鉴定意见的两面性及鉴定专家权力的限制 122
四、确立以法官为主导的且与精神病鉴定专家分工合作的司法裁判机制 125
第四章 刑事司法程序改革 129
第一节 从“侦查中心主义”到“审判中心主义”下的诉审关系建构 129
一、两种对立的“中心主义” 129
二、我国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化的具体体现与实证分析 133
三、审判中心主义的可质疑性 135
四、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审关系的建构 136
第二节 刑事速裁程序的理论反思与重构 138
一、我国速裁程序的动力机制及渊源 139
二、速裁程序制度设计的反思 143
三、刑事速裁程序与相关基本原理的悖反 146
四、刑事速裁程序完善之方向 148
第三节 认罪认罚的限度与出路 150
一、引言 150
二、认罪认罚制度启动的动因及背景 152
三、认罪认罚制度的界定及设计困境 156
四、认罪认罚制度与刑事诉讼基础性理论的背离 158
五、认罪认罚制度的限度与出路 160
六、余论 163
第四节 自媒体介入刑事司法的限度 164
一、导言 164
二、作为一种技术性/知识性权力的自媒体 165
三、自媒体发挥作用的基础要素:民意逻辑与政治逻辑 168
四、自媒体介入刑事审判的支撑性理论及悖反 173
五、民意逻辑的稀释及政治逻辑的转换 177
第五章 刑事强制措施改革 180
第一节 监视居住的异化与规训 180
一、监视居住制度存废修各种观点的冲突 180
二、监视居住制度中侦控机关的困境及权力异化 182
三、监视居住技术设计的反思 184
四、监视居住与基本权原理的冲突 188
五、监视居住制度的建构方略 191
第二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改革逻辑 192
一、曲折前行的羁押审查制度的立法与司法 193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设计的偏差 195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与基本诉讼原理的悖反 200
四、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进路与展望 202
第六章 少年司法制度改革 205
第一节 从仁慈少年司法到适当少年司法——以校园暴力或低龄犯罪频发为切入点 205
一、我国低龄犯罪或者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及两种少年司法观的角力 206
二、仁慈少年司法的理据 210
三、适当少年司法的理由 211
四、从仁慈少年刑法向适当少年刑法转向之路 216
第二节 风险社会视域下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以网络风险为对象的分析 218
一、引言 218
二、从风险社会到网络风险社会 219
三、未成年人网络风险的现实镜像 222
四、中国未成年人网络风险的省思 225
五、未成年人网络风险保护的进路 227
参考文献 229
一、著作 229
二、论文 236
后记:雪未消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