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谣谚与社会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瑶丹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9353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谣谚,是一种广泛存在社会文化现象,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并在传播过程中与社会历史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从两宋历史文献中搜集近900条谣谚,借助相关语境与史料进行阐释,俨然展开一幅内容详瞻的史诗画卷: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的内外关系,盘根错节的社会制度,粉墨登场的忠奸官吏,读书应举的文人面相,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等。除了分析谣谚中蕴含的历史内容之外,从动态角度揭示谣谚传播,分析谣谚的空间传播现象,揭示社会各阶层对谣谚传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体现在国家事务、地方社会运作中,影响历史事件起落、政治风云变幻、朝廷政策调整、人物命运沉浮等。在分析两宋谣谚内容与传播的同时,亦涉及古代谣谚内容的拓展、形式的完善、传播空间的扩大、传播速度的加快、接受与运用的理性化、搜集整理的集成化、学术研究的初始化等问题,通过两宋谣谚的断代研究亦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谣谚的长时段研究。从分析两宋谣谚的形式、生发背景与内涵入手,展示蕴含其中的历史内涵,以考察谣谚的时空传播为视角,探讨谣谚对两宋社会产生的影响,系统开展谣谚与社会互动研究,力图借助此类史料描绘更丰富多彩的历史图像,着力分析其与历史进程的动态关系,可能有助

绪言 1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

一 谣谚 1

二 取材范围 4

三 内容与传播 6

第二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8

一 选题缘起 8

二 选题意义 17

第三节 学术史的回顾 18

一 大陆学者的研究 18

二 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学者的研究 24

第四节 材料与理论方法 28

一 关于材料 28

二 关于理论与方法 29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33

上篇 内容篇 39

第一章 两宋谣谚的形式 39

第一节 谣谚的创作与表现形式 39

一 谣谚的创作形式 39

二 谣谚的分类及与其他语言文学形式的关系 43

三 谣谚的异化 46

第二节 谣谚的特殊形式——谣谶 48

第二章 两宋谣谚的社会背景 54

第一节 两宋谣谚的生发、传播、接受环境 54

一 传统的信仰观念 54

二 时代文化与舆论环境 65

三 发达的城乡经济 79

四 多样的传播渠道 81

第二节 两宋谣谚产生和传播的原因 91

一 两宋谣谚生发的社会背景 93

二 影响两宋谣谚传播的因素 120

第三章 两宋谣谚中的社会内容 132

第一节 两宋谣谚中的政治生活 132

一 内外矛盾 134

二 政治制度 150

三 人物品评 167

第二节 两宋谣谚中的社会生活 186

一 经济状况、四时生产 186

二 地理环境、山河风物 193

三 民风民俗、家庭生活 197

第三节 两宋谣谚中的文化风貌 219

一 谣谚中的科举社会 219

二 谣谚中的音乐、书画、词人 248

三 谣谚中的伦理观念、宗教信仰 251

下篇 传播篇 273

第四章 两宋谣谚的传播 273

第一节 谣谚的传播方式与载体 273

一 传播方式 273

二 传播载体 279

第二节 谣谚的创作、传播及接受者 283

一 儿童的嬉戏相闻 286

二 僧道巫觋的造谶传谣 292

三 社会各阶层的引谚谕事 295

第三节 文人与谣谚的创作、传播及接受 302

一 谣谚创作和传播的重要驱动力:文人 302

二 文人对谣谚的吸收影响宋词、曲的创作 315

三 文人对谣谚的吸收促使谣谚与诗歌的雅俗互动 319

四 文人对谣谚开展学术研究 323

五 文人对谣谶的接受与批评 326

第五章 两宋谣谚在空间上的传播与分布 333

第一节 谣谚的都城传播 334

第二节 谣谚的乡村传播与城乡互动 343

一 频繁的人口流动推动城乡谣谚传播 345

二 节日娱乐为实现城乡谣谚传播提供契机 351

三 人口迁移助推谣谚更大范围的传播 353

第三节 谣谚的区域传播 356

第六章 两宋谣谚在国家事务中的接受与控制 363

第一节 两宋谣谚的传播效果 364

一 影响国家事务 366

二 关乎人物命运的沉浮与转迁 370

三 助推政治风波 375

四 引导其他社会行为 378

第二节 宋廷对谣谚的控制——以禁谶为中心 383

一 禁谶的法律规定 385

二 两宋君主的信谶行为 392

三 国家事务中的应谶举措 398

余论 404

一 两宋谣谚的社会史内涵 405

二 两宋谣谚的特点 414

三 两宋谣谚与社会的互动 419

主要参考文献 424

后记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