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0.1西方佛教逻辑研究百年 2
0.2因明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15
0.3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20
第一章 陈那三支作法的推理性质:从逻辑刻画的视角看 29
1.1陈那因明的若干基本概念 30
1.2归纳、演绎还是类比? 38
1.3陈那类比推理的逻辑刻画:以《集量论》Ⅱ.11为例 47
第二章 汉传对陈那因明的继承和发展:从义理对勘的视角看 65
2.1《因明入正理论》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影响 65
2.2《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 68
2.3忠实原意 有所强调:《因明入正理论》汉译本的特色 93
2.4玄奘的三种比量和“唯识比量” 99
第三章 法称因明的推理论:从文本译研的视角看 103
3.1法称因明的若干基本概念 104
3.2法称《正理滴论》梵汉对照和新译 111
3.3法称《正理滴论》中的推理论 117
第四章 佛教逻辑的特质:从比较逻辑的视角看 129
4.1问题的提出 130
4.2三段论规则对词项具体含义的抽象 131
4.3形式的有效性与实质的有效性 133
4.4佛教逻辑的比量是一种论证 135
4.5因三相与喻体的真实性 136
4.6陈那、法称因后二相的区别 138
第五章 佛教如何安立言说?从哲学诠释的视角看 143
5.1二谛论框架中的认识与言说 144
5.2对真如的认识:天台宗的二谛论 146
5.3对真如的言说:三论宗的二谛论 151
5.4认识与言说的统一:慈恩宗的二谛论 156
5.5以世间化佛法、以佛法化世间 164
第六章 陈那遮遣论前史:从历史研究的视角看 166
6.1《掌中论》:“假设”概念的引入 168
6.2《取因假设论》:“假设”概念的展开 169
6.3《观总相论颂》:遮遣论的最初表述 183
6.4结语:陈那因明的思想立场 185
附录 迈向汉传因明的重光:记郑伟宏先生的因明研究 189
一、因明之路三十年 190
二、汉传因明是解读印度新因明的钥匙 191
三、陈那和法称: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 193
四、整理因明唐疏 总结汉传因明 194
五、因明百年 谁与评说 197
缩写和参考文献 200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