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概述 1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基本历程 1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相一致 6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对晚清“新史学”的超越 11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革命史息息相关 15
第五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息息相关 20
第六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息息相关 23
第七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科学的学术形态 28
第八节 社会性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话语之源 37
第九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想贡献 42
第十节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任务 4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48
第一节 新中国的性质与文化定位 48
一 新中国的性质 48
二 新中国的文化定位 51
三 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态度 53
第二节 新中国对学术思想的变革 54
一 对教学课程的变革 54
二 新型历史研究机构的设立 59
三 理论与史学刊物的创办 61
四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强调 63
第三节 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向马克思主义史学靠拢 64
一 实证型史家由“史论结合”而提升境界 64
二 史学家的自我思想改造 66
三 唯物史观在20世纪50年代全面主导史学研究 68
第二章 对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批判 74
第一节 电影《武训传》大讨论 74
第二节 批判胡适思想 8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经典案例(上) 90
第一节 古史分期·中国封建社会 91
一 西周封建论 96
二 战国封建论 98
三 魏晋封建论 100
四 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 103
第二节 古史分期·中国奴隶社会 110
第三节 古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 11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经典案例(下) 13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 131
第二节 农民战争问题研究与讨论 141
第三节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150
第四节 汉民族形成和民族关系问题 16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曲折与拓展(上) 175
第一节 曲折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175
一 史学界的“反右派”斗争 175
二 “史学革命”与“厚今薄古” 180
三 批判“史学修正主义” 195
第二节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讨论 206
第三节 史论关系研究 230
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 231
二 20世纪70年代后的讨论情况 24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曲折与拓展(下) 258
第一节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258
一 重新评价曹操 259
二 怎样评价李秀成的“变节” 277
三 评海瑞与批《海瑞罢官》 287
第二节 新中国前十七年史学评估 305
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3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路 319
第二节 以标准与分期为核心的讨论 324
第三节 应对现代化主题 335
第八章 在一体多样中开拓进取 352
第一节 新时期的时代与思潮背景 352
第二节 应对“史学危机” 355
第三节 回应时代呼唤 361
第四节 走进历史和历史理论的深处 367
第五节 从历史发展动力到历史创造者 378
第六节 从评析新儒学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383
第七节 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 399
第九章 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409
第一节 历史比较方法 410
第二节 历史系统研究法 425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方法 437
一 社会历史学方法 440
二 心理历史学方法 443
三 历史地理学方法 449
四 人类学方法 452
五 其他学科方法 455
第四节 历史计量方法 457
主要参考文献 466
索引 481
后记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