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清诗总集的定义与范畴 1
二 清诗总集研究的回顾 6
三 清诗总集研究的意义 18
四 本研究的思路 27
第一章 清诗总集编纂的繁荣与流变 30
第一节 清诗总集编纂的繁荣 30
一 数量之大 30
二 类型之多 32
三 编者之众 36
第二节 清诗总集编纂的流变 52
一 清代初期 54
二 清代中期 64
三 清代后期 77
四 民国 89
五 现代 100
第二章 清诗总集的基本类型 107
第一节 全国类 108
一 当代 109
二 通代 118
三 跨代 121
第二节 地方类 125
一 地域广阔 125
二 层级完善 130
三 规模宏大 135
四 品类繁多 137
第三节 宗族类 142
一地域分布辽阔 142
二 亲属关系复杂 146
三 作者身份多样 150
四 著述形式庞杂 151
第四节 唱和类 153
一 唱和形式 153
二 唱和内容 156
三 作者身份 161
第五节 题咏类 163
一 咏史 163
二 咏物 165
三 题景 166
四 题画 169
五 纪念 174
六 杂咏 178
第六节 课艺类 178
一 试帖 179
二 测士 182
三 会课 188
四 应制 189
第七节 歌谣类 191
一 数量与产生范围的提升 191
二 内部形态的多样化 194
三 余论 198
第八节 闺秀类 200
第九节 方外类 209
一 僧侣诗歌总集 209
二 道士诗歌总集 213
三 余论 215
第十节 域外类 218
一 官方外交活动的频繁与新变 218
二 中外民间交流活动的加入 223
三 编者队伍的多元化 225
第三章 清诗总集的编纂体例 228
第一节 取舍标准 228
一 个体选择与群体制衡 229
二 中正平和与偏主一端 246
三 文学本位与文献本位 256
第二节 编排形式 267
一 按作者编排 267
二 按时代编排 277
三 按门类编排 282
四 按体裁编排 284
五 按地域编排 288
六 按诗题及其他 291
第三节 附件 293
一 序跋、凡例、题词 293
二 目录 297
三 小传 299
四 评论 303
五 诗话 308
六 注释 311
第四章 清诗总集的文献价值 315
第一节 作品保存 316
一 遗佚作品 316
二 集外作品 324
三 文字校勘 333
第二节 作者资料 343
一 人物传 344
二 艺文志 358
三 交游录 365
第三节 其他资料 372
一 清人其他各体著作 372
二 其他时代人之著作 381
三 校勘与辑佚 384
四 其他 390
第五章 清诗总集的文学意义 393
第一节 清诗总集与诗学思想 394
一 清诗总集与诗学思想概论 394
二 清诗总集所含诗话诗论——以《诗乘发凡》为中心 403
三 清诗总集所见诗学观念——以《湖海诗传》为中心 415
第二节 清诗总集与诗人集会 428
一 清人集会诗歌总集概观 429
二 清初集会诗歌总集探微——以《湖舫诗》为中心 439
三 清末集会诗歌总集三论——以《于湖题襟集》等为中心 449
第三节 清诗总集与诗歌流派 468
一 清诗流派总集的形态 468
二 清诗流派总集的功能 482
第六章 清诗总集的文化内涵 499
第一节 清诗总集与学术追求 500
一 文献意识 500
二存史观念 507
三 经世精神 516
第二节 清诗总集与历史变迁 526
一 清诗总集与历史变迁概论 526
二 清诗总集与历史变迁例说 531
第三节 清诗总集与社会风情 549
一 清诗总集所含风俗史料——以《歌仙刘三妹传》为中心 549
二 清人风土诗歌总集概观 562
三 歌谣、集会总集及其他 569
余论 清诗总集研究的展望 573
主要参考文献 582
后记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