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第八时期 487
(一)房址 487
F20 487
(二)灰坑 493
1.H31 493
2.H34 526
3.H39 527
4.H57 530
5.H58 533
6.H51 534
7.H62 538
8.H63 538
9.H64 541
10.H67 543
11.H69 543
12.H75 546
13.H77 547
14.H79 548
15.H80 549
16.H85 550
17.H86 551
18.H87 552
19.H89 554
20.H91 556
21.H101 557
22.H120 561
23.H182 561
24.H183 563
25.H184 565
26.H185 566
27.H186 566
28.H187 568
29.H190 570
30.H192 572
31.H193 572
32.H194 573
33.H196 573
34.H197 574
35.H198 576
36.H202 577
37.H205 577
38.H206 584
39.H208 585
40.H213 586
41.H215 587
42.H218 590
43.H236 591
44.H247 592
45.H251 593
46.H253 594
47.H254 597
48.H259 603
49.H315 604
50.H317 606
51.H318 608
52.H321 609
53.H323 611
54.H36 612
55.H38 613
56.H40 614
57.H42 616
58.H46 618
59.H49 619
60.H53 622
61.H56 624
62.H59 626
63.H65 628
64.H66 634
65.H71 635
66.H90 640
67.H97 641
68.H98 642
(三)墓葬 646
1.M12 647
2.M48 647
3.M37 648
4.M21 648
5.M53 649
6.M16 650
7.M23 650
8.M36 653
9.M31 654
10.M13 656
11.M14 656
12.M19 657
13.M10 657
第五节 周代墓葬 658
一 概述 658
二 分述 658
1.M11 658
2.M17 661
3.M18 662
4.M39 662
第六节 汉代墓葬 663
一 概述 663
二 分述 663
1.M20 663
2.两城镇五村M1 668
第七节 小结 670
一 文化遗存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670
1.第一时期 670
2.第二时期 671
3.第三时期 671
4.第四时期 671
5.第五时期 671
6.第六时期 672
7.第七时期 672
8.第八时期 673
二 关于龙山文化遗存的年代 674
1.第一发掘区龙山文化遗存在龙山文化中的时间定位 674
2.碳十四测年数据分析 676
第三章 第二发掘区 681
第一节 发掘过程 681
第二节 文化堆积 682
第三节 龙山文化层出土遗物 684
一 石器 684
1.石斧 684
2.石锛 685
3.石镰 685
4.石刀 685
5.石钺 685
6.石矛 685
7.磨制石镞 686
8.细石器石镞 686
9.磨石 686
10.石磨棒 688
11.研磨器 688
12.海滩卵石 689
13.石片 689
二 陶器 689
1.罐形鼎 690
2.盆形鼎 690
3.箅子 691
4.中口罐 691
5.子母口罐 691
6.有领罐 692
7.壶 692
8.盘 692
9.大平底盆 692
10.瓦足盆 693
11.碗 693
12.平底盒 693
13.三足盒足 693
14.覆碗形器盖 693
15.覆盘形器盖 694
16.覆钵形器盖 694
17.筒形器盖 695
18.纺轮 695
19.刻纹陶片 695
第四节 龙山文化遗迹与出土遗物 695
一 房址 695
1.F17 696
2.F22 698
二 柱洞 699
1.柱洞1 699
2.柱洞2 700
3.柱洞3 700
4.柱洞4 700
三 灰坑 701
1.H33 701
2.H55 701
3.H103 702
4.H29 702
四 灰沟 703
T0750G1 703
五 墓葬 705
M9 705
第五节 周代遗迹与出土遗物 706
M15 706
第六节 小结 708
第四章 第三发掘区 709
第一节 发掘过程 709
第二节 文化堆积 711
一 西小区 711
二 东小区 712
第三节 龙山文化层出土遗物 713
一 石器 713
1.石斧 713
2.石锤 714
3.石锛 715
4.石刀 715
5.石镞 715
6.磨石 715
7.半成品及石料 716
二 陶器 716
1.罐形鼎 716
2.盆形鼎 718
3.甗 718
4.罐 718
5.壶 719
6.大平底盆 719
7.鼓腹盆 720
8.环足盆 720
9.盒 720
10.豆 720
11.杯 722
12.器盖 722
13.纺轮 724
14.陶球 724
15.陶网坠 724
16.异型陶器 724
第四节 龙山文化遗迹与出土遗物 725
一 房址 725
1.F4 725
2.F11 725
3.F12 725
二 灰坑 727
1.H19 727
2.H20 727
3.H21 727
4.H22 727
5.H25 727
6.H26 727
7.H27 728
8.H28 728
9.H138 729
10.H139 730
11.H140 732
12.H141 733
13.H142 734
14.H143 736
15.H145 736
16.H146 738
17.H147 739
18.H148 740
19.H149 740
20.H150 741
21.H151 742
22.H152 742
23.H153 743
24.H154 743
25.H155 744
26.H157 744
27.H158 745
28.H159 745
29.H160 745
30.H161 746
31.H163 746
32.H164 747
33.H166 747
34.H167 747
35.H168 747
36.H169 748
37.H170 748
38.H172 751
39.H173 751
40.H331 751
三 灰沟 753
1.G1 753
2.G15 758
四 墓葬 759
1.T001以西M1 759
2.T1726M1 759
3.T001M2 759
4.T001M3 759
5.T001M4 760
6.T001M5 760
7.T001M6 760
第五节 小结 761
第五章 环壕与城墙 763
第一节 环壕遗迹的发现与钻探过程 763
一 龙山文化环壕的发现和钻探 763
二 龙山文化环壕通道口的钻探和确认 774
1.大、中环壕南通道口 775
2.中环壕北通道口 777
3.大环壕西通道口 777
第二节 环壕遗迹解剖发掘 778
一 T005 778
(一)地层堆积 778
(二)遗迹 786
1.G6 786
2.T005M1 786
(三)遗物 787
1.石器 787
2.陶器 794
二 T007~T008 823
(一)地层堆积 823
(二)遗迹 823
1.大环壕内堆积 823
2.G7西侧“隔离带” 824
3.古河道东端部分 824
(三)遗物 825
1.G7出土石器 825
2.G7出土陶器 830
3.G8出土陶器 856
三 T010 861
(一)地层堆积 861
(二)遗迹 861
(三)遗物 863
1.石器 863
2.陶器 866
四 T021 879
(一)地层堆积 881
(二)遗迹 882
G21 882
(三)遗物 883
1.石器 883
2.陶器 884
五 T022 913
(一)南段 913
1.地层堆积 913
2.遗迹 915
(二)中段 916
1.地层堆积 916
2.遗迹 916
G29 917
(三)北段 917
1.地层堆积 917
2.遗迹 918
(四)遗物 918
1.石器 918
2.陶器 919
六 T024 930
(一)地层堆积 930
(二)遗迹 932
(三)遗物 932
1.石器 932
2.陶器 932
七 T025~T026 940
(一)地层堆积 940
(二)遗迹 942
G34 942
(三)遗物 942
1.石器 942
2.陶器 944
八 T050~T051 949
(一)T050 950
1.地层堆积 950
2.遗迹 950
(二)T051 952
1.地层堆积 952
2.遗迹 953
(三)遗物 954
九 其他地点 963
(一)T023 963
(二)T011 963
(三)T012 963
(四)T013 965
(五)T014~T016 965
(六)T017 966
第三节 小结 966
一 龙山文化环壕遗存的形状和面积 966
二 龙山文化环壕的时代断定 967
三 两城镇遗址地形地貌古今变化之分析 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