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1
1.1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相关概念 3
1.1.1土地利用与功能 3
1.1.2土地生态系统 3
1.1.3土地生态功能 4
1.1.4土地生态状况 6
1.2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研究 7
1.2.1中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网络体系 8
1.2.2中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指标体系 9
1.2.3全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监测总体框架设计 11
1.3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方法 12
1.3.1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流程 12
1.3.2土地生态状况指标调查方法 14
1.3.3土地生态状况外业补充调查与布点采样 19
1.4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研究 19
1.4.1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框架 19
1.4.2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2
1.4.3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29
第2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33
2.1引言 33
2.2研究区概况 33
2.3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技术方法 34
2.3.1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指标与方法 34
2.3.2土地生态状况质量评估指标构建与综合评估 36
2.4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状况质量准则层评估结果 37
2.4.1土地生态自然基础状况 37
2.4.2土地生态结构状况 41
2.4.3土地生态退化情况 45
2.4.4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 48
2.4.5西部生态脆弱区特征 53
2.5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 57
2.5.1甘肃省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 57
2.5.2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 61
2.5.3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尺度选定及合理性分析 64
2.6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66
2.6.1土地生态与生态服务功能 66
2.6.2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67
2.6.3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72
2.7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3
2.7.1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3
2.7.2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与建设 74
2.7.3甘肃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8
2.8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86
2.8.1生态保护红线 86
2.8.2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构建 89
2.8.3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 90
2.9西部生态脆弱区(甘肃)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98
第3章 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100
3.1引言 100
3.2调查与评估区域概况 101
3.2.1调查与评估区范围 101
3.2.2自然环境概况 101
3.3江苏省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补充提取 102
3.3.1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指标构建与获取 102
3.3.2资料收集 107
3.4江苏省各区域土地生态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107
3.4.1江苏省各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分析 107
3.4.2江苏省各区域障碍因子分析 116
3.5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估数据库建库问题解决方案 122
3.5.1调查与评估数据边沿匹配处理 122
3.5.2栅格数据对齐处理 125
3.5.3江苏省土地生态数据库建设 129
3.6江苏省土地生态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133
3.6.1土地生态状况自然基础性指标分析 133
3.6.2土地生态状况结构性指标分析 135
3.6.3土地生态污染、损毁、退化情况 137
3.6.4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 138
3.6.5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估分析 140
3.6.6江苏省障碍因子分析 141
3.6.7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与匹配分析 143
3.7江苏省土地生态状况空间分布格局 144
3.7.1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异质性 145
3.7.2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关联性 152
3.7.3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结构 160
3.8江苏省土地生态综合区划 166
3.8.1土地生态区划的原则及方法 166
3.8.2研究区土地生态区划方案 168
3.8.3不同类别土地生态区的建设与管理 172
3.9成果应用与政策建议 176
3.9.1成果应用建议 176
3.9.2政策建议 178
3.10结论与建议 179
第4章 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183
4.1引言 183
4.2研究区概况 183
4.2.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83
4.2.2自然区域特征 184
4.2.3社会经济条件 184
4.3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确定 185
4.3.1评估指标及标准化处理 185
4.3.2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188
4.4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指标数据整合 190
4.4.1指标数据整合原则 190
4.4.2指标数据整合分类 191
4.4.3指标数据平衡检验 191
4.4.4指标数据平衡调整及结果 191
4.5数据库建设 201
4.5.1建库目标与内容 201
4.5.2建库及汇总原则 204
4.5.3建库软件与数学基础 204
4.5.4数据格式 205
4.5.5数据库结构 205
4.5.6数据库建设过程 206
4.5.7质量控制 208
4.5.8特殊问题说明 209
4.5.9成果汇交组织形式 210
4.6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210
4.6.1评估分值测算结果 210
4.6.2障碍因子测算 211
4.6.3评估级别划分 214
4.6.4区域土地生态状况指标层评估结果分析 215
4.6.5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226
4.6.6城镇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229
4.7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应用研究 234
4.7.1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区划分原则 234
4.7.2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 235
4.7.3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划分结果 236
4.8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生态红线划定应用 237
4.8.1土地生态红线划定原则 238
4.8.2土地生态红线划定方法 239
4.8.3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结果 239
4.9土地生态系统保护问题与改善建议 240
4.9.1土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240
4.9.2土地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的建议 241
4.10结论 242
第5章 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245
5.1引言 245
5.2河南省概况 245
5.2.1地理概况 245
5.2.2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246
5.3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方法 248
5.3.1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指标体系与提取方法 248
5.3.2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248
5.4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调查与评估 250
5.4.1土地生态状况自然基础性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250
5.4.2土地生态状况结构性状况与障碍因子分析 257
5.4.3土地污染、损毁、退化状况 263
5.4.4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 264
5.4.5区域性指标 268
5.4.6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268
5.5中原经济区土地生态管护分区与政策建议 273
5.5.1土地生态管护分区及问题分析 273
5.5.2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政策建议 279
5.6结论 281
第6章 西部能源开发与耕地新垦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283
6.1调查与评估区域概况 283
6.1.1自然条件 283
6.1.2社会经济条件 284
6.1.3土地利用现状 285
6.2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285
6.3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数据检查与修正 287
6.3.1检查内容 287
6.3.2选取检查单元 287
6.3.3数据检查与问题成因 287
6.3.4综合评估结果修正与验证 289
6.4数据整合与数据库建设 290
6.4.1数据整合技术路线 290
6.4.2数据整合工作内容及方法 290
6.4.3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数据库建立 291
6.5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293
6.5.1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293
6.5.2城镇土地生态状况质量评估结果 302
6.6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因子诊断 307
6.6.1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度分析 307
6.6.2城镇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度分析 308
6.6.3典型区域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度分析 308
6.7成果应用与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建议 312
6.8结论 313
第7章 黄淮海采煤塌陷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 315
7.1引言 315
7.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316
7.2.1地理位置 316
7.2.2徐州市自然与经济概况 316
7.2.3徐州市采煤塌陷地概况 317
7.3黄淮海采煤塌陷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 321
7.3.1矿区土地生态系统概念 321
7.3.2矿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方案 322
7.3.3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特征分析 325
7.4黄淮海采煤塌陷区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 340
7.4.1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技术与方法 340
7.4.2土地生态状况评估结果分析 346
7.4.3徐州市土地生态状况质量障碍因子分析 352
7.5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退化成因与保护对策 353
7.5.1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退化成因分析 353
7.5.2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54
参考文献 357
附录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