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
一、现实背景 2
二、理论背景 10
第二节 研究问题 13
一、研究问题界定 13
二、研究方法 14
三、研究目的 15
四、研究意义 16
第三节 研究框架 16
一、基本概念界定 18
二、研究逻辑与结构安排 21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5
第一节 拍卖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25
一、拍卖理论及其内涵 26
二、单物品拍卖 28
三、多物品拍卖 29
四、再售市场 30
五、拍卖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 31
六、拍卖在债券发行中的应用 32
七、拍卖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 35
第二节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36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及其内涵 36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 38
第三节 金融契约理论 39
第四节 道德风险问题 41
一、道德风险的理论基础 41
二、道德风险的理论拓展 43
第五节 对本书的启示 46
第三章 地方债的发行与监管:实践依据与科学问题 49
第一节 国际经验 51
一、联邦制国家 51
二、单一制国家 57
第二节 中国地方债的推进历程 60
一、禁止发债阶段 60
二、中央转贷阶段 61
三、财政部代发阶段 61
四、地方自行发债试点阶段 63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债与国债的比较 66
一、发行和监管机制的比较 66
二、地方债利率与国债利率的倒挂 67
第四节 地方自行发债中的问题 70
一、行政干预地方债券市场化定价机制 70
二、财政部代办兑付为地方债偿还提供隐性担保 70
三、地方债券信息披露不完全 71
第五节 国际市政债券发行及中国国债发行经验对中国地方债发行的启示 72
第六节 本章小结 74
第四章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利率倒挂”之谜及其影响和治理机制 77
第一节 建模依据及拓展思路 78
一、B-H模型 79
二、主要启示及模型拓展思路 79
第二节 不存在合谋的债券拍卖 80
一、模型假定 80
二、对称纳什均衡的存在 83
第三节“利率倒挂”之谜 87
一、模型假定 88
二、模型推导及均衡 88
第四节 存在合谋的债券拍卖 92
一、模型假设 92
二、模型推导及均衡 93
第五节 中央政府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效率的机制 96
一、允许财政存款资格与债券发行相分离的机制 96
二、允许财政存款资格再拍卖 96
第六节 本章小结 97
第五章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发行定价机制设计 99
第一节 组合投标模型 100
一、经济环境 100
二、发行定价机制 102
第二节 均衡分析Ⅰ:以大型投标者为主体的市场结构 106
一、荷兰式发行定价机制(DPM)的均衡分析 107
二、美国式发行定价机制(APM)的均衡分析 109
第三节 均衡分析Ⅱ:以小型投标者为主体的市场结构 113
一、荷兰式发行定价机制(DPM)的均衡报价函数 113
二、美国式发行定价机制(APM)的均衡报价函数 114
第四节 机制的市场表现与比较分析 114
一、以大型投标者为主体的市场结构 115
二、以小型投标者为主体的市场结构 119
第五节 考虑投标者随机进入情形的模型扩展 120
一、考虑进入的经济环境 120
二、投标者进入对均衡报价和市场表现的影响 121
三、均衡的进入数量 122
四、机制比较 124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26
第六章 地方隐匿信息与隐匿行为下的中央政府最优金融监管机制 129
第一节 地方隐匿信息下的中央政府最优金融监管机制 129
一、建模依据 134
二、模型评论及基于中国情境的拓展思路 137
三、单期下存在中央政府隐性担保的最优监管机制 138
四、相关命题 147
五、重复博弈下的中央监管机制 152
六、小结 155
第二节 地方隐匿行为下的中央政府最优金融监管机制 158
一、建模依据及拓展思路 159
二、单期发债下的最优监管机制设计 161
三、引入信息下的最优分配规则 167
四、考虑声誉效应的中央政府最优监管机制设计 170
五、小结 17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73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175
第一节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175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179
第三节 政策建议 181
一、改进现行地方债市场的发行效率 181
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182
三、建立和健全地方债的监管机制 183
四、加强和完善市场的约束机制 184
第四节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84
附录 185
参考文献 197
索引 219
后记 225
专家推荐表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