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炼丹术与唐代文学 45
一唐代炼丹术的发展 45
二 唐时外丹术的兴盛 51
三 唐统治阶层热衷于炼丹术 60
四 唐代炼丹术向社会扩散 66
五 丹药的“效验”和诱惑 72
六 唐代文人间炼丹和服丹药成为风气 82
七 文人好道者不必嗜丹药 99
八 唐代文人对丹药危害的批判 105
九 丹药的困惑及其影响 113
十 外丹术破产——向内丹转化 122
神仙术与唐代文学 130
一 神仙信仰、神仙术、神仙美学 130
二 唐代道教神仙思想的新发展 141
三 唐代统治者的求仙活动 151
四 唐代道士的新形象 158
五 神仙观念的世俗化 172
六 唐代“入道”“学仙”的文人 179
七 唐代文人的“羡仙”意识 189
八 李白——神仙追求及其困惑 210
九 李贺——心造的神仙幻境 222
十 白居易——人间的“神仙”世界 238
十一 李商隐——作为艺术境界的仙境 250
十二 游仙——仙人和仙界的礼赞 267
十三 新型神仙传说 293
十四 作为讽喻的神仙世界 308
十五 人与仙的中介——文人笔下的道士 321
十六 新型的“洞天福地”——道院 350
十七 女仙和女道士 364
十八 能诗的女道士 384
十九 人间胜过仙境,人情强过道心 393
二十 神仙信仰的破灭与神仙“美学”的发展 400
唐代长安道观及其社会文化活动 413
一 宫观数量和名称 413
二 道士人数和道观规模 430
三 长安道观作为“祀祷宗教”的机构 435
四 对道观和道士的管理 447
五 道教教理的研究机构 455
六 道观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活动 464
“三教调和”思潮与唐代文学 475
一 “三教调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475
二 调和“三教”的契合点——心性的体认 494
三 佛、道二教对唐代文人影响的深入 509
四 文人中的“三教调和”潮流 523
五 “三教调和”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535
后记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