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标 1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第二章 文献引用的理论探讨 7
2.1 认知视角 7
2.1.1 输入、输出及互动假说 7
2.1.2 文献资源使用的认知模式 8
2.1.3 学术写作模式 9
2.2 语用视角 10
2.2.1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11
2.2.2 对话理论 11
2.2.3 评价理论及作者身份建构 11
2.2.4 知识建构理论 12
2.2.5 互文理论及互文类型框架 12
2.3 小结 14
第三章 文献引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回顾 15
3.1 文献引用特征 15
3.1.1 作者立场 15
3.1.2 文本借用策略 16
3.1.3 引用的类型 19
3.1.4 引用的功能 20
3.2 文献引用能力的影响因素 22
3.2.1 文化因素 23
3.2.2 引用动机 24
3.2.3 文献使用认知 27
3.2.4 学术阅读能力 29
3.2.5 学术写作能力 30
3.2.6 学术语体能力 31
3.3 小结 33
第四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35
4.1 文献引用能力的构念框架 35
4.1.1 Hu&Wang(2014)的引用特征分析框架 35
4.1.2 本研究提出的文献引用能力的构念框架 37
4.2 文献引用能力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描述 39
4.2.1 概念模型包含的影响因素 39
4.2.2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0
4.2.3 本研究关注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41
4.2.4 本研究排除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42
4.3 小结 43
第五章 研究方法 44
5.1 文献引用能力的文本研究设计 44
5.1.1 受试者 44
5.1.2 研究语料 45
5.1.3 编码方法 45
5.1.4 数据分析 51
5.2 文献引用能力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53
5.2.1 受试者 53
5.2.2 研究工具 53
5.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61
5.3 文献引用能力的访谈研究设计 62
5.3.1 研究问题 62
5.3.2 受访者 62
5.3.3 研究工具 63
5.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63
5.4 小结 64
第六章 文献引用能力的定量研究结果 65
6.1 文献引用能力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65
6.1.1 文献引用能力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65
6.1.2 文献引用能力的差异检验 68
6.1.3 文献引用能力构念效度的AMOS验证性分析 71
6.2 文献引用能力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74
6.2.1 引用动机的描述统计及因子分析 74
6.2.2 文献使用认知水平的描述统计及因子分析 77
6.2.3 学术阅读水平的描述统计 82
6.2.4 学术写作水平的描述统计 82
6.2.5 文献引用能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83
6.3 影响因素与文献引用能力的关系 85
6.3.1 最终模型的建立 85
6.3.2 引用变量对文献引用能力的整体影响 91
6.4 小结 93
第七章 文献引用能力的访谈研究结果 94
7.1 学术性课堂读写任务的难度及熟悉度 94
7.2 文献使用的认知 96
7.2.1 对文献材料作用的看法 96
7.2.2 文献引用的知识 98
7.2.3 文献引用的理由 100
7.3 学术读写策略的使用 102
7.4 文献引用特征 106
7.4.1 作者立场 106
7.4.2 互文策略 107
7.4.3 引用类型 109
7.4.4 引用功能 110
7.5 文献引用能力的影响因素 111
7.6 学术读写能力的自我评价 113
7.7 小结 114
第八章 文献引用能力研究结果的讨论 115
8.1 文献引用能力的发展特征 115
8.2 文献引用能力的测量指标 118
8.3 文献引用能力的个体影响因素 119
8.4 个体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21
8.5 个体影响因素对文献引用能力发展的影响 122
8.6 高、低分受访者在文献引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 123
8.7 基于课堂读写结合任务的学术写作与文献引用能力的发展 125
8.8 小结 126
第九章 研究结论 127
9.1 主要的研究发现 127
9.1.1 文献引用能力构念效度的研究发现 127
9.1.2 文献引用能力个体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 128
9.2 理论启示 129
9.2.1 文献引用能力的评价 129
9.2.2 影响因素在文献引用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30
9.3 教学启示 131
9.4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134
参考文献 137
附录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