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1
中文版序言 33
鸣谢 40
导言 43
区域 47
时段 56
国家、市场及其在黄运的融合 57
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发展 62
治水与国家的构建:理论透析 65
第一章 地方利率的故事:信贷和货币市场中的政治势力和区域模式 72
山东的地区性信贷市场 77
地方经济差异的持久性 83
信用市场及其他地方经济边界 84
区域性的货币市场 87
经济地理中的政治:当地的公共财政 93
经济地理中的政治:超地方的权威和政治自卫 96
经济地理中的政治:私人收益 100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配:强大的势力 102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配:普通百姓 107
割裂的市场和区域经济形式 110
结语:割裂的市场与国家构建 118
第二章 社区、强制和棉花:农业改良和社会分层 123
新的农作物品种 127
拾荒与生存 139
看青活动与“棉业公会” 146
区域变化与当地领袖 162
渗透性、开放性和社会经济的变迁 179
第三章 生态危机和“自强”逻辑 185
市场、国家和生态 185
封闭、燃料短缺和伐木砍樵 189
燃料短缺与“自强”逻辑 206
当地的努力:植树造林及其不满 212
生态、交通和边缘化 217
第四章 任其自便? 229
中央政府的退出 230
中央政府的退出:新的优先、新的紧缩与错失的机会 242
轻视的加剧:地方瘫痪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48
秸秆与石头:落后技术的循环 261
黄运的黄河治理 279
水患的重新分布 288
第五章 灾害应对 300
水利失修的经济成本 301
士绅与外国人 312
国家的分裂与水利治理:军阀时代 329
官府、乡村豪绅与地方反抗 332
工程师与士兵 352
结论 黄运、中国与世界 367
附录 387
一、鲁西北和鲁西南各县名录 387
二、水利衰退造成的农业损失 388
三、黄运水利失修所导致的额外交通成本 395
人名译名对照表 399
参考文献 401
译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