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表达的心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爱晶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8813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对语言表达式(Language Expressions)的生成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借助心智哲学的相关理论,对话语生成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心智因素、心智运算等进行了描述,目的是较为清晰地刻画出语言表达式的涌现过程和心理实现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研究的缘起 1

二 研究对象和内容 3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4

四 研究的意义 5

五 本书的结构安排 6

第二章 “内涵外延传承说”理论概述及相关研究 7

第一节 “内涵外延传承说”概述 8

一 心理模型与类层级结构 8

二 “内涵外延传承说”的主要观点 9

第二节 “内涵外延传承说”理论框架下的语言研究举隅 11

一 转喻思维的逻辑观研究 11

二 名一动转类的转喻理据 19

三 “水”为何可以喻“剑” 28

第三节 从“内涵外延传承说”到“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 33

一 徐盛桓语言研究理论观点简述 33

二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研究情况概述 35

三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原则、目标和研究假设 37

第三章 心智哲学理论溯源 39

第一节 西方近代哲学演变历程 39

第二节 现代语言学发展概述 41

第三节 “语言转向”流变中的语形、语义、语用研究 44

一 分析哲学思潮下的语言研究 45

二 语言哲学视阈下的语言研究 48

第四节 心智哲学发展述略 52

第五节 心智哲学重要理论梳理 54

一 意向性 55

二 感受质 59

三 拓扑空间理论 61

四 涌现性 63

五 同一性 65

第六节 理论框架 67

第四章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转类词研究 70

第一节 心智哲学与语言思维机制 71

第二节 名—动转类的具象思维 73

一 动作思维、意象思维和“动作—意象”思维 73

二 名—动转类的“动作—意象”思维 74

第三节 名—动转类的抽象思维 76

一 意向性: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心智基础 76

二 内容实在性:名—动转类抽象思维的特征 77

第四节 名—动转类的语言思维 79

第五节 名—动转类的同一性解释 81

第五章 句法的意向性解释 83

第一节 从构式语法到心智哲学的句法研究 83

第二节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84

第三节 句法研究的基本手段 87

一 句法—语义的“界面”研究 87

二 句式研究的两个基本手段:意向性解释与溯因推理 88

第四节 “意向性解释”中的“意向性” 92

第五节 意向性解释视阈下的中动句试析 93

一 中动句用例事件与事件的比较 93

二 中动句所反映的意向性 94

三 事件的映射 96

四 中动句的“意向性解释” 96

第六章 英语语义变异辞格的心智研究 99

第一节 西方修辞研究发展概述 99

第二节 英语修辞格新探 102

一 修辞格的本质属性再探 102

二 从心智哲学的角度看修辞格 103

第三节 英语辞格系统新拟 105

一 英语辞格系统研究回顾 105

二 英语辞格系统拟构 106

三 语义变异辞格的心智研究:以相邻类辞格为例 108

第四节 从转喻至转喻思维 111

一 转喻本质属性的研究 112

二 转喻思维 114

第五节 转喻的意向性阐释:心智哲学的解释 117

一 意向性及其对语言研究的启示 118

二 转喻的本质属性再探 121

三 转喻的意向性解释:原则和框架 125

四 意向性对转喻的阐释 128

第七章 歇后语的语义变异研究 129

第一节 歇后语研究简述 129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歇后语研究 131

一 “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的理论说明 131

二 歇后语生成机制假设及运作手段 132

三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机理 133

第三节 心智哲学视阈下的共同语歇后语研究 136

一 意向性:歇后语表达的起点 136

二 歇后语中的心理随附性与心理属性的涌现性 138

三 歇后语分析框架的建构 140

四 歇后语运用的心智过程 141

五 研究结论 146

第四节 心智哲学视阈下的方言歇后语研究 146

一 恩施方言歇后语概述 146

二 恩施方言歇后语的民族特征 147

三 恩施方言歇后语的方言特征 148

四 方言歇后语研究的心智哲学观 150

第八章 汉语非语法表达式的动态语义研究 158

第一节 典故式成语语义变异研究 158

一 成语的分类及句型特征 158

二 “新”成语“十动然拒”动态语义学析解 160

第二节 “露八分”语义变异研究 164

一 “露八分”简介 164

二 “露八分”的现象分析 165

三 英语“藏”、“露”举隅 168

四 “露八分”的认知分析 169

第三节 从“十动然拒”看其他汉语非语法表达式的语义变异 171

第九章 心智哲学视阈下的网络语体研究 175

第一节 意识、意向性及集体意向性 175

一 意识和意向性 175

二 个体意向性与集体意向性 177

第二节 “淘宝体”简述 179

第三节 “淘宝体”与意向性 181

第四节 从意向性看“淘宝体” 182

第五节 “淘宝体”与集体意向性 186

一 各种“体”在社会上流行的命运 186

二 集体意向性与社会集体行为 188

三 “淘宝体”在网购活动中的集体意向性 190

四 “泛‘淘宝体’”中集体意向性的体现 192

五 “淘宝体”语言实现的基础:意向性网络—背景 194

第六节 集体意向性与各“体”运用 195

第十章 结论 197

第一节 研究回顾 197

第二节 发现和结论 200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202

参考文献 203

致谢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