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研究背景 3
第1章 红壤酸化的现状与危害 3
1.1 我国红壤酸化现状 3
1.2 红壤酸化特点 4
1.3 土壤酸化的危害 5
第2章 土壤酸化的成因 8
2.1 土壤酸化的自然因素 8
2.2 土壤酸化的人为因素 9
2.2.1 酸沉降 9
2.2.2 植物根系酸的分泌 9
2.3 施肥加剧土壤酸化 10
2.3.1 氮肥生物氧化导致的土壤酸化 11
2.3.2 硝化作用及其驱动力 13
第3章 酸化土壤的改良与阻控 15
3.1 合理的农艺措施 15
3.1.1 合理的肥料应用与管理 15
3.1.2 合理的水肥管理 16
3.1.3 合理选择作物品种与秸秆还田 16
3.2 土壤酸度调控措施 16
3.2.1 酸化土壤的无机改良原理与技术 16
3.2.2 酸化土壤的有机改良原理与技术 18
3.2.3 酸化土壤的根际改良技术 20
第二篇 硝化作用驱动下的红壤酸化机制 23
第4章 氮肥对茶园红壤与农田红壤硝化作用及酸度的影响 23
4.1 引言 23
4.2 材料与方法 24
4.2.1 供试红壤 24
4.2.2 培养试验处理 24
4.2.3 样品分析方法 25
4.2.4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定量PCR分析 25
4.2.5 数据与图形处理 25
4.3 结果 26
4.3.1 培养过程中土壤pH的动态变化 26
4.3.2 无机氮的动态变化 28
4.3.3 净硝化作用 29
4.3.4 红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31
4.4 讨论 32
4.4.1 硝化作用与土壤pH变化的关系 32
4.4.2 硝化作用与土壤性质及肥料品种的关系 33
4.4.3 氨氧化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4
4.5 结论 35
第5章 氮肥对不同初始pH红壤硝化作用及酸度的影响 36
5.1 引言 36
5.2 材料与方法 37
5.2.1 供试土壤 37
5.2.2 培养试验处理 37
5.2.3 样品分析方法 37
5.2.4 数据与图形处理 38
5.3 结果与讨论 38
5.3.1 无机氮的变化与硝化作用 38
5.3.2 土壤酸度的变化 40
5.3.3 土壤硝化速率与酸化速率及其相互关系 42
5.4 结论 44
第6章 盆栽条件下氮肥对红壤酸度的影响 45
6.1 引言 45
6.2 材料与方法 45
6.2.1 供试土壤 45
6.2.2 盆栽试验概况 46
6.2.3 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6
6.2.4 根箱试验概况 47
6.2.5 样品分析方法 47
6.2.6 数据与图形处理 48
6.3 结果与讨论 48
6.3.1 盆栽试验结果与讨论 48
6.3.2 根箱试验结果与讨论 56
6.4 结论 58
第7章 金针菇菌糠及其生物质炭对红壤酸度及硝化潜势的影响 59
7.1 引言 59
7.2 材料与方法 60
7.2.1 供试土壤 60
7.2.2 菌糠生物质炭的制备 60
7.2.3 培养试验处理 60
7.2.4 样品分析方法 61
7.2.5 数据与图形处理 61
7.3 结果与讨论 61
7.3.1 添加菌糠及其生物质炭对土壤pH的影响 61
7.3.2 添加菌糠及其生物质炭对土壤交换性酸的影响 62
7.3.3 添加菌糠及其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硝化潜势的影响 63
7.4 结论 64
第三篇 土壤酸度改良剂的筛选及酸度调控机理 69
第8章 农业废弃物对强酸性茶园土壤的调控机制 69
8.1 引言 69
8.2 材料与方法 70
8.2.1 供试土壤与有机物料 70
8.2.2 培养试验设计 70
8.2.3 样品分析方法 71
8.2.4 数据与图形处理 72
8.3 结果 72
8.3.1 添加有机物料对土壤pH的调节 72
8.3.2 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变化 73
8.3.3 土壤交换性酸与交换性盐基的变化 75
8.4 讨论 76
8.5 结论 78
第9章 秸秆源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 79
9.1 引言 79
9.2 材料和方法 80
9.2.1 供试土壤 80
9.2.2 供试生物质炭 80
9.2.3 生物质炭的XRD图谱 81
9.2.4 生物质炭表面有机官能团 82
9.2.5 生物质炭酸碱滴定曲线 82
9.2.6 试验设计 83
9.2.7 样品分析方法 83
9.2.8 数据处理 83
9.3 结果 84
9.3.1 酸化茶园土壤的pH 84
9.3.2 酸化茶园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趋势 84
9.3.3 酸化茶园土壤中水溶性碳含量动态变化趋势 87
9.3.4 酸化茶园土壤交换性质的变化趋势 87
9.4 讨论 88
9.5 结论 91
第10章 碱渣与有机物料对酸化茶园土壤的复合修复 92
10.1 引言 92
10.2 材料和方法 93
10.2.1 供试土壤与修复材料 93
10.2.2 培养试验设计 94
10.2.3 样品分析方法 95
10.2.4 数据处理 95
10.3 结果 96
10.3.1 土壤pH的变化 96
10.3.2 土壤氮循环对pH的影响 97
10.3.3 土壤交换性质的变化 100
10.4 讨论 101
10.5 结论 103
第11章 复合改良剂对亚表层土壤酸度的调控 104
11.1 引言 104
11.2 材料与方法 105
11.2.1 供试土壤与有机物料 105
11.2.2 试验设计 105
11.2.3 样品分析方法 106
11.2.4 数据处理 106
11.3 结果与讨论 106
11.3.1 淋溶液的理化性质 106
11.3.2 表层土壤pH变化 110
11.3.3 亚表层土壤交换性质 111
11.3.4 表层土壤无机氮含量 112
11.4 结论 114
第12章 茶叶品质改良效果的初步探索 115
12.1 引言 115
12.2 材料与方法 115
12.2.1 供试有机物料 115
12.2.2 试验设计 116
12.2.3 茶叶品质的测定 117
12.3 结果与讨论 117
12.3.1 土壤pH 117
12.3.2 茶叶品质 118
12.4 结论 121
第13章 改良剂对红壤硝化作用和复酸化的影响 122
13.1 引言 122
13.2 材料与方法 123
13.2.1 供试红壤 123
13.2.2 培养试验处理 123
13.2.3 样品分析方法 124
13.2.4 数据与图形处理 124
13.3 结果与讨论 124
13.3.1 无机改良剂对红壤硝化作用和复酸化的影响 124
13.3.2 生物质炭改良对红壤硝化作用和复酸化的影响 128
13.4 结论 132
参考文献 133
后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