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2
1.2 概念的界定 2
1.2.1 危机、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2
1.2.2 政务微博 5
1.2.3 微博属性 8
1.2.4 传播效果 9
1.3 贡献与不足 11
第2章 相关研究现状 13
2.1 危机传播的理论演变 13
2.1.1 传统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研究 13
2.1.2 社交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研究 14
2.2 政务微博与危机传播 16
2.2.1 研究现状:当前研究热点 16
2.2.2 媒体属性:议题构建理论 18
2.2.3 社交属性:公众参与理论 21
2.3 危机传播的效果研究 24
2.3.1 公众视角的传播效果 24
2.3.2 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 25
第3章 政务微博危机传播政策的中美比较研究 27
3.1 中美危机国情比较 27
3.1.1 中美两国都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危机 28
3.1.2 中美两国政府注重的危机类型不同 29
3.2 中美应急管理体系比较 30
3.2.1 美国以国家事件管理系统为核心 30
3.2.2 中国以各级应急管理预案为核心 32
3.3 中美社交媒体发展现状比较 35
3.3.1 二者发展都经历了5个阶段 35
3.3.2 危机中的重大作用都在早期凸显 38
3.3.3 推特政治宣传作用发挥较早 38
3.4 中美社交媒体危机传播政策比较 39
3.4.1 美国形成社交媒体危机应对指导体系 39
3.4.2 中国社交媒体危机传播政策表现在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中 43
第4章 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实践案例 46
4.1 纽约市政府应对2012年飓风桑迪 47
4.1.1 纽约市政府的社交媒体政策 47
4.1.2 社交媒体应对飓风桑迪 48
4.2 北京市政府应对2012年“7·21”暴雨 49
4.3 波士顿警察局应对2013年马拉松爆炸案 51
4.4 上海市公安局应对2014年外滩踩踏事件 53
第5章 政务微博危机传播效果的内容分析 56
5.1 中美比较案例的选取 56
5.2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传播效果研究 58
5.2.1 内容分析法简介 58
5.2.2 样本抽取结果 59
5.2.3 分析类目与编码 61
5.2.4 编码员信度检查 65
5.3 媒体属性的公众使用行为与态度分析 66
5.3.1 美国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的传播效果 66
5.3.2 中国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的传播效果 71
5.3.3 两国比较 76
5.4 社交属性的公众使用行为和态度分析 82
5.4.1 美国政务微博社交属性的传播效果 82
5.4.2 中国政务微博社交属性的传播效果 86
5.4.3 两国比较 90
第6章 政务微博危机传播效果的问卷调查 92
6.1 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的传播效果研究 92
6.1.1 问卷调查法简介 92
6.1.2 问卷量表设计 93
6.1.3 问卷发放和回收 94
6.1.4 问卷信效度检查 96
6.2 媒体属性的公众满意度分析 98
6.2.1 美国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的传播效果 98
6.2.2 中国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的传播效果 101
6.2.3 两国比较 103
6.3 社交属性的公众满意度分析 104
6.3.1 美国政务微博社交属性的传播效果 104
6.3.2 中国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的传播效果 106
6.3.3 两国比较 108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109
7.1 两国媒体属性的比较结论 109
7.1.1 美国重点构建信息、中国重点构建观点框架 110
7.1.2 重点构建议题效果较差,但满意度都超过期望 110
7.1.3 中美行动框架议题的传播效果都较好 111
7.2 两国社交属性的比较结论 111
7.2.1 中国政务微博社交属性发挥比美国好 112
7.2.2 中国社交属性的公众满意度比美国低 113
7.3 危机中我国政务微博能力提升建议 114
7.3.1 危机中加强构建公众关注的议题 114
7.3.2 危机中加强使用政务微博的社交属性 115
7.3.3 危机中加强网络舆论控制 116
7.4 社交媒体时代我国应急管理的改革创新 117
7.4.1 社交媒体时代危机管理对象的增加 118
7.4.2 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建议 119
附录 122
参考文献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