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评价及训练理论体系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彬,李兵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72590
  • 页数:1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评价和体能训练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理论体系。具体而言,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量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指标及评价体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体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群与原则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初步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评价及体能训练理论体系。同时基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的分析,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相关对策。 本研究成果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真正为训练实践服务,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个体化的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绪论 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 1

二、研究依据 4

三、体能研究 7

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新趋势 10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

第一节 研究对象 14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4

一、文献资料法 14

二、访谈法 15

三、问卷调查法 15

四、测量法 17

五、数理统计法 1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7

一、研究思路 18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19

第二章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20

第一节 调查对象 20

第二节 调查方法 21

第三节 调查结果 21

一、龙舟项目运动员情况 22

二、珍珠球项目运动员情况 23

三、民族式摔跤项目运动员情况 24

四、射箭项目运动员情况 24

第三章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构建 26

第一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26

一、依据比赛特征构建体能评价体系 26

二、依据生理学特征构建体能评价体系 27

三、依据运动素质特征构建体能评价体系 27

第二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构建 28

一、评价指标 28

二、指标权重 29

三、评价标准 29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0

一、客观性原则 31

二、简洁性原则 31

三、相对独立性原则 31

四、可测性原则 32

第四节 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评价模型 32

一、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模型 33

二、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模型 42

三、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模型 51

四、运动员体能评价模型 58

五、小结 66

第五节 体能评价模型构建对体能训练的指导意义 67

一、体能在体能类项群中的重要地位 68

二、体能模型参数优选方法 68

三、模型参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验证 70

第四章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体系 72

第一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与价值 72

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72

二、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价值 76

第二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基础 77

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物学基础 78

二、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动力学机制 83

三、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学特征 87

四、小结 90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构建 90

一、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 91

二、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 94

三、运动员体能训练周期体系的构建 117

四、运动员体能训练目标体系的构建 123

五、运动员体能训练恢复体系的构建 124

六、小结 132

第四节 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证研究 132

一、东北电力大学优秀男子龙舟运动员体能现状评价 133

二、东北电力大学优秀男子龙舟运动员冬训体能训练目标 136

三、东北电力大学优秀男子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37

四、东北电力大学优秀男子龙舟运动员训练效果分析 139

五、小结 140

第五章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41

第一节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 141

一、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发展的因素 141

二、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42

第二节 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对策研究 145

一、确保体能训练科学化 146

二、确保体能的协调发展 147

三、注重科学选材 148

四、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148

五、小结 149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51

一、结论 151

二、建议 152

参考文献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