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6
1.2.1 研究思路 6
1.2.2 研究方法 7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8
1.3.1 研究内容 8
1.3.2 研究框架 10
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11
2 文献综述 13
2.1 引言 13
2.2 发展战略 13
2.2.1 重工业优先发展理论 14
2.2.2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17
2.2.3 大国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 21
2.3 产权结构的效率:以中国为例 22
2.3.1 理论方面的解释 22
2.3.2 实证方面的讨论: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例 26
2.3.3 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损失及其争辩 27
2.4 结论性评述 29
3 产权结构的微观动态效率及其临界条件 32
3.1 引言 32
3.2 文献述评、制度背景和研究假说的提出 33
3.3 估计方法、指标和数据选取 36
3.3.1 估计方法: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36
3.3.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38
3.4 实证分析 40
3.4.1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40
3.4.2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43
3.4.3 稳健性检验 47
3.5 结论性评述 49
4 产权结构的宏观动态效率Ⅰ:“增长溢出”效应及其临界条件 51
4.1 引言 51
4.2 理论模型 53
4.2.1 模型假设 54
4.2.2 模型求解 55
4.2.3 一般均衡超边际分析 57
4.3 实证检验 59
4.3.1 数据和变量定义 59
4.3.2 检验模型 61
4.3.3 面板门限模型估计结果 61
4.3.4 稳健性检验 64
4.4 结论性评述 67
5 产权结构的宏观动态效率Ⅱ:“金融溢出”效应及其临界条件 70
5.1 引言 70
5.2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框架 71
5.3 理论模型 75
5.3.1 模型假设与现实经济环境描述 76
5.3.2 模型求解 77
5.3.3 一般均衡及超边际分析 82
5.4 实证分析 84
5.4.1 数据和变量定义 84
5.4.2 检验模型 87
5.4.3 面板门限模型估计结果 88
5.4.4 稳健性检验 92
5.5 结论性述评 94
6 发展战略、产权结构与政府最优行为——对近代以来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轨迹的解读 97
6.1 引言 97
6.2 理论模型 100
6.2.1 基准情况(NN):无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 101
6.2.2 扩展情形Ⅰ(NES):不存在外部性,存在软预算约束 101
6.2.3 扩展情形Ⅱ(ENS):存在外部性,但不存在软预算约束 102
6.2.4 扩展情形Ⅲ(ESR):存在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 104
6.3 理解近代以来经济增长轨迹的理论框架 108
6.3.1 近代(1840—1949年)的经济增长停滞阶段:错误的发展战略、产权结构的低效和政府的机会主义 110
6.3.2 改革开放前30年(1949—197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赶超战略、国有企业和政府的有效补贴 114
6.3.3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的高速增长阶段:比较优势战略、民营企业和中性政府 116
6.4 结论 119
7 发展战略、产权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以知识产权保护结构为例 120
7.1 引言 120
7.2 理论模型 123
7.2.1 模型初始环境描述 124
7.2.2 模型求解 125
7.2.3 一般均衡超边际分析 127
7.3 实证检验 128
7.3.1 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129
7.3.2 检验模型 130
7.3.3 面板门限模型估计结果 131
7.3.4 稳健性检验 134
7.4 结论性述评 136
8 结论 137
8.1 主要结论 137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 139
附录 141
附录A 第四章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解的实现过程 141
附录B 第七章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解的实现过程 144
参考文献 146
索引 162
后记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