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反讽研究概述 1
1.1反讽概述 1
1.1.1反讽概念的演变与界定 1
1.1.2反讽的种类 5
1.1.3反讽的语用策略 8
1.1.4反讽的语用功能 10
1.2反讽识解研究的重要事实和问题 16
1.3研究理据 20
1.4研究目标 21
1.5研究方法、研究语料和术语的使用 22
1.6研究意义 24
1.7本书布局 25
第2章 言语反讽研究的理论流派 27
2.1语义学研究 27
2.2传统语用学研究 34
2.2.1Grice的标准语用理论 34
2.2.2Leech的反讽原则 41
2.2.3Brown和Levinson的反讽观 42
2.3认知语用学研究 43
2.3.1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理论 43
2.3.2Clark和Gerrig的伪装理论 49
2.3.3Utsumi的隐性展示理论 51
2.4心理语言学研究 53
2.4.1Gibbs的直接通达假说 53
2.4.2Giora的分级突显假说 55
2.5本章小结 57
第3章 小说反讽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框架 62
3.1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62
3.1.1关联理论概述 62
3.1.2动态的认知语境观 70
3.1.3话语理解与诗学效果 76
3.2反讽理解的认知语用阐释框架 86
3.2.1回声解释论的思想精髓 86
3.2.2Yus的反讽理解模式 93
3.3小说反讽理解的认知语用理论阐释 105
3.3.1对文学交际进行认知语用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5
3.3.2小说交际的认知语用阐释 111
3.3.3小说反讽交际的认知语用阐释 120
3.4本章小结 131
第4章 《红楼梦》反讽交际的多源语境激活 134
4.1知识语境 135
4.1.1百科事实信息 135
4.1.2受话人具备的有关发话人的生平资料 146
4.1.3互文知识 148
4.1.4相互知信 152
4.2物理语境 159
4.2.1互显的客观环境(场景) 159
4.2.2非言语行为 161
4.3语言语境 164
4.3.1上下文 164
4.3.2语言线索 168
4.4本章小结 173
第5章 《红楼梦》反讽识解的认知评价标准 177
5.1典型情况一:反讽意图被快速识别 178
5.1.1人物对话中的言语反讽 179
5.1.2叙述者叙述中的言语反讽 210
5.2典型情况二:反讽意图的识别被推迟 218
5.3典型情况三:反讽意图未被识别 224
5.4系列反讽的认知语用阐释 227
5.5本章小结 234
第6章 《红楼梦》反讽诗学效果及语用-语言机制 240
6.1锻词——以仿词为例 241
6.1.1语境的反向干预 243
6.1.2情感态度的隐含评价 248
6.2炼句——以文言句式为例 251
6.3修辞——以双关为例 254
6.3.1双关生成和理解的语境依存性 256
6.3.2显隐两层含义所创造的复调性 261
6.4谋篇——以“连环计”为例 265
6.5本章小结 274
第7章 结语 279
参考文献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