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
1.1 研究选题 2
1.1.1 选题背景 3
1.1.2 选题意义 7
1.2 概念界定 11
1.2.1 马铃薯 11
1.2.2 主粮化 12
1.2.3 主产区 12
1.3 研究方法 13
1.3.1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4
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4
1.3.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4
1.3.4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14
1.4 研究现状 15
1.4.1 国内现状 15
1.4.2 国外回顾 24
1.4.3 未来发展 27
1.5 研究框架 28
1.5.1 研究思路 28
1.5.2 研究内容 29
2马铃薯生产周期测定 32
2.1 生产长期趋势 32
2.1.1 播种面积明显上升 33
2.1.2 总体产量快速增加 34
2.1.3 单产水平小幅提高 35
2.1.4 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36
2.2 发展目标预测 38
2.2.1 年总产量模型与预测 39
2.2.2 播种面积模型与预测 40
2.2.3 单产水平模型与预测 42
2.2.4 小结 44
2.3 生产周期成分 45
2.3.1 指标说明 45
2.3.2 数据来源 46
2.3.3 研究方法 47
2.3.4 周期成分 49
2.4 生产区域特征 55
2.4.1 北方一作区 55
2.4.2 中原二作区 57
2.4.3 南方冬作区 58
2.4.4 西南混作区 58
2.5 本章小结 59
3马铃薯成本收益分析 61
3.1 生产成本变化 62
3.1.1 投入成本 63
3.1.2 土地成本 64
3.1.3 家庭用工 65
3.1.4 人工成本 66
3.1.5 物质费用 67
3.1.6 成本结构 68
3.2 生产收益变化 70
3.2.1 亩产量、亩产值 70
3.2.2 每50kg净利润 71
3.2.3 成本利润率 72
3.3 主产区域对比 73
3.3.1 总成本 74
3.3.2 人工成本 76
3.3.3 亩产量 76
3.3.4 亩产值 79
3.3.5 亩纯收入 79
3.3.6 成本利润率 81
3.4 四大主粮对比 84
3.4.1 总成本 84
3.4.2 人工成本 85
3.4.3 物质费用 86
3.4.4 亩成本外支出 87
3.4.5 亩产值 89
3.4.6 亩纯收入 90
3.4.7 成本利润率 91
3.5 本章小结 93
4马铃薯农技推广体系 97
4.1 基本概念 97
4.1.1 农技推广 97
4.1.2 主要模式 99
4.1.3 核心功能 100
4.1.4 脱毒种薯 102
4.2 推广模式 105
4.2.1 马铃薯种薯的繁育推广 105
4.2.2 “四位一体”推广新模式 108
4.2.3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109
4.3 推广行为 110
4.3.1 数据来源 111
4.3.2 基本情况 111
4.3.3 推广意愿 112
4.4 政策建议 118
4.4.1 重视农民需求实行双向沟通 119
4.4.2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科学素质 119
4.4.3 落实财力保障提升推广水平 119
4.4.4 发展专合组织提供农技服务 120
4.4.5 明确服务职能突出公益性质 120
4.4.6 搭建“互联网+”推广新平台 121
4.5 本章小结 121
5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 122
5.1 主要概念 122
5.1.1 概述 123
5.1.2 特点 124
5.2 差价体系 125
5.2.1 产地零售价格 125
5.2.2 产地批发价格 126
5.2.3 销地批发价格 128
5.2.4 销地零售价格 131
5.2.5 流通环节差价 132
5.3 加工增值 132
5.3.1 粉条出售价格较高 133
5.3.2 薯泥加工增值明显 134
5.3.3 淀粉价格相对较高 135
5.3.4 薯片价格差异较大 137
5.3.5 特色品种价格较高 142
5.4 个案分析 143
5.4.1 贮藏现状 144
5.4.2 主要问题 145
5.4.3 优化建议 147
5.5 本章小结 149
6马铃薯价格波动研究 150
6.1 生产价格变化 150
6.1.1 基本概念 151
6.1.2 环比指数 152
6.1.3 定比指数 154
6.2 市场价格波动 157
6.2.1 研究方法 157
6.2.2 数据来源 159
6.2.3 长期趋势 159
6.2.4 季节分析 161
6.2.5 周期特征 165
6.3 价格传导机制 167
6.3.1 研究方法 167
6.3.2 数据选取 168
6.3.3 相关分析 168
6.3.4 协整分析 169
6.3.5 脉冲响应 175
6.3.6 方差分解 177
6.3.7 研究结论 179
6.4 本章小结 180
7主粮化区域实现案例 182
7.1 四川凉山案例 183
7.1.1 取得成效 183
7.1.2 主要问题 187
7.1.3 对策建议 189
7.2 乌兰察布模式 195
7.2.1 产业概况 197
7.2.2 发展战略 202
7.2.3 四大优势 203
7.2.4 四大特点 205
7.2.5 考察结论 207
7.3 本章小结 208
8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 209
8.1 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概述 209
8.2 世界马铃薯国际贸易现状 210
8.2.1 国际贸易特点 210
8.2.2 国际贸易趋势 211
8.3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特点 212
8.3.1 贸易大国地位突出 212
8.3.2 进出口呈上升趋势 213
8.3.3 进口以加工品为主 214
8.3.4 出口以鲜冷冻薯为主 216
8.3.5 难以满足技术标准 217
8.3.6 进口价格波动加剧 218
8.4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问题 219
8.4.1 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219
8.4.2 技术落后创新不足 220
8.4.3 贮藏技术相对滞后 220
8.4.4 缺乏加工专用品种 221
8.4.5 种植加工成本偏高 222
8.5 本章小结 223
9结束语 224
9.1 主要工作 224
9.1.1 分析中国马铃薯的生产和波动周期 224
9.1.2 研究马铃薯生产成本收益变化趋势 225
9.1.3 调查马铃薯主产区的农技推广体系 225
9.1.4 研究中国马铃薯市场流通贮藏体系 225
9.1.5 分析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特征规律 226
9.1.6 归纳马铃薯主粮化的区域实现模式 226
9.1.7 探索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相关问题 226
9.2 本书创新 227
9.2.1 发现马铃薯生产处于外延式扩张阶段 227
9.2.2 明确了中国马铃薯生产波动周期规律 227
9.2.3 揭示了马铃薯成本收益长期变化趋势 228
9.2.4 归纳主产区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 228
9.2.5 揭示中国马铃薯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 229
9.2.6 总结了马铃薯主粮化的区域实现模式 229
9.3 后续研究 229
9.3.1 调查研究区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229
9.3.2 国际贸易研究层次有待于提高 230
9.3.3 农技推广调查内容有待于丰富 230
9.3.4 价格波动原因及对策亟待深化 230
主要参考文献 231
知名专家、著名教授对本书的评审摘要 236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