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中国实践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光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71463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10019)的结项成果。全书共五章,约25万字。书稿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生成基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过程、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初步发展与实践、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等五个方面的论述,系统阐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再现这一理论发展与实践的过程,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反思中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必然性。书稿秉承理论联系实践、历史关照现实的信念,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解构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供理论阐释与合法性论证。这有助于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持与战略指导。

导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基础 10

一、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10

(一)朴素历史观及神学转向 11

(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转向 13

(三)理性史观的确立和演进 15

(四)理性史观的扩展和深化 17

二、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 24

(一)资本主义进入新阶段 25

(二)社会运行机理的显现 26

(三)社会研究视野的扩展 29

(四)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 30

三、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主观基础 32

(一)突出的个人素养 32

(二)世界观的两个转变 35

(三)研究视角的两次转换 39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过程 43

一、社会形态理论的酝酿与准备 43

(一)对物质利益的感悟:《莱茵报》时期的探索 44

(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德法年鉴》时期的审视 51

(三)历史的最初解答:早期经济学研究的成果 60

(四)理论形成的前夜:《神圣家族》的揭示 68

二、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与阐述 74

(一)理论的全面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阐发 75

(二)理论的补充论述:新哲学形成后的探索 85

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96

(一)亚细亚所有制与马尔克制度:东西方社会的共性思考 97

(二)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成熟:《资本论》时期的剖析 106

四、社会形态理论的完善与深化 116

(一)原生社会形态的揭示:人类学研究的成就 117

(二)历史辩证法的丰富:俄国社会问题的探析 122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127

一、解构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127

(一)主客体视角的统一 128

(二)历史与价值的统一 130

(三)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132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134

(五)世界整体视野与世界历史视角的统一 136

二、社会形态的横向结构剖析 139

(一)社会基本要素及层次的剖析 139

(二)社会矛盾运动及机理的梳理 144

(三)社会结构理论的概括性认识 149

(四)正确理解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153

三、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定性 158

(一)社会形态存在的规定性 158

(二)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定性 163

四、社会形态演进的图式 167

(一)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 168

(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173

(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182

(四)社会发展图式关系解析 189

五、社会形态演进中的跨越 197

(一)解构社会形态跨越的理论前提 197

(二)对跨越现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 201

(三)正确理解社会形态跨越的理论 206

六、对具体社会形态的分析与构想 210

(一)对原生社会的探索与阐述 211

(二)对资本主义的评价与批判 216

(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220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初步发展与实践 227

一、社会形态理论在俄国的初步发展与实践 227

(一)继承与发展:列宁对社会形态理论的贡献 228

(二)突进与退却:社会形态理论的曲折实践 240

二、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初步实践 2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形态理论的初步发展 250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社会形态理论视角的透视 256

第五章 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266

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初步实践 267

(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中国的建构 267

(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成就与挫折 271

二、对社会主义初步实践的理论反思 277

(一)基于马克思历史方法论的反思 277

(二)基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反思 281

(三)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图式的反思 287

(四)基于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反思 291

三、在反思中科学界定现实历史方位 293

(一)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与超越限度 294

(二)现实社会主义的多维透视 299

(三)回归本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302

四、在反思中构筑初级阶段的建设论 307

(一)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307

(二)根本路径:推进改革开放 313

(三)基本原则:全面协调发展 319

(四)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323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展望 32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2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质 33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 337

结语 在社会形态理论指导下走向更高阶段 340

主要参考书目 343

索 引 348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