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及规则 1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 1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1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分类及实验室安全分级 2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 3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3
第二章 微生物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5
第一节 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方法 5
第二节 其他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7
一、高压蒸汽灭菌器 7
二、生物安全柜 7
三、离心机 8
第三章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10
第一节 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10
第二节 细菌的染色标本检查——革兰氏染色法 11
第三节 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 13
第四章 细菌的培养与细菌的生理 14
第一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4
一、培养基简介 14
二、接种环和接种针 16
三、平板固体培养基分区画线接种法 17
四、斜面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18
五、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法 19
六、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20
七、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 20
第二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 21
一、糖发酵试验 21
二、IM ViC试验 22
三、硫化氢试验 25
四、尿素酶试验 25
第五章 细菌的分布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7
第一节 细菌在自然界及正常人体的分布 27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27
二、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28
三、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检测 29
四、口腔微生物的观察及牙菌斑的检测 32
第二节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3
一、高压蒸汽灭菌法 34
二、紫外杀菌作用的检测 34
第三节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手指消毒效果的观察 36
第四节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噬菌体的特异性试验 37
第五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 39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41
第一节 病原菌的致病性 41
一、内毒素的检测——鲎试验 41
二、透明质酸酶扩散试验 42
第二节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3
第三节 体液的杀菌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检测 44
第七章 球菌 45
第一节 常见球菌的形态、染色性质及培养特性观察 45
第二节 临床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46
第三节 血浆凝固酶试验 48
第四节 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检测 48
第五节 胆汁(胆盐)溶菌试验 49
第八章 肠道杆菌 51
第一节 肠道杆菌的形态观察及培养特性 51
第二节 肥达试验 53
第三节 粪便标本中肠道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55
第四节 尿液标本的细菌定量培养法 57
第九章 分枝杆菌属 59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性及培养特性观察 59
第二节 抗酸染色 60
第十章 放线菌硫黄样颗粒及菌落形态的观察 63
第十一章 真菌 64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形态与菌落观察 64
一、真菌的基本形态观察 64
二、真菌菌落观察 65
第二节 真菌的培养方法 65
一、真菌大培养法——平板或斜面培养 65
二、真菌小培养法 66
第三节 浅部真菌的临床标本检查 67
第四节 深部真菌的临床标本检查 68
第十二章 病毒 69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培养 69
一、病毒动物接种法 69
二、病毒鸡胚培养法 71
三、病毒组织细胞培养法 74
第二节 病毒血清学试验 76
一、血细胞凝集试验 76
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77
三、病毒中和试验 78
第三节 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80
一、流感患者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81
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 81
三、流感病毒的鉴定 81
第四节 ELISA技术检测HBsAg 83
附录 85
附录一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器材的处理与消毒灭菌 85
一、常用器材的处理方法 85
二、包装 86
三、实验室用品的消毒灭菌 86
附录二 微生物学常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88
一、一般染色液的配制 88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 88
附录三 最新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历年真题——医学微生物学相关 90
一、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90
二、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医学微生物学相关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