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古代治国方略与军制 3
古代功臣问题 10
士的现代化 13
肃然起敬与传统礼仪 16
西方文化之科学与组织两维 19
中西伦理异同 21
论“文士命运多舛” 25
德治、科举文治与选举 31
乡村建设及其主体 34
政治家与学者 38
中西文化思维之比较 40
新经学与蒙书编撰 45
加持与儒家教化 50
制礼作乐 55
儒士、商人与武士 57
世袭与科举 62
儒家与商人精神 65
对手戏与独角戏 69
新经学与现代教育 72
农业与中国当代经济发展 76
语文与“经语文” 80
方法论/文教与政教 83
“从先生游”、讲学与国士之养成 88
大学“经文学”教育 91
情-智-空 96
原典与加持 98
古代儒家经典零论 102
心火与重光 104
先秦学术总论 108
游士与政客 117
中篇 123
法学思维三层次 123
运动与人生的节奏感 127
人生的意义与心火 132
政治与悲悯 138
人类原欲力与历史 143
“左图右史”与地理学教育 148
儒家的精英意识与下行路线 153
社会学与方法论 162
经学与心灵鸡汤 166
先秦学术零论 169
爱国主义与国际道义 174
尊师与重道 179
儒家“五经”总述 183
先秦诸子之学术党争 187
治平心志与古代科技专书 192
史学与史学精神 198
论古代君主铨选 201
经与史 208
“通经”与“经文学” 215
“五经”与儒家宪典 220
“五经”与人情(社会学) 224
论西周 230
通经 234
《春秋》与儒家宪文集释 237
文化的激进与保守 243
下篇 251
体育与人生 253
公务员或官员儒学班 256
论《春秋》、《诗经》与经学 260
礼义教育与礼仪教育 270
口传与心法 275
儒士、士大夫与武士 278
儒家、法家与纵横家 282
“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288
心志与精神 290
语言与文明 294
天机幽隐 296
通博与方法论 299
再论儒家、法家与纵横家 303
大师与经学教育 308
儒家道场与儒家戒律仪轨 311
中、小学教育与新“经文学” 324
古人气节与现代经世学 334
传统教育方式的优点 336
再论儒家道场 343
儒家之组织形式 347
儒家与农业社会文明 350
“穷则独善其身”与“达则兼善天下” 353
世运与典籍流转 359
士气、民性与民气 365
“礼学”研究 370
传统文化通贯指要 374
“有大家,方有大国” 376
后记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