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虽旧制,其命维新 1
夏中义教授《百年旧诗人文血脉》/序&王德威 1
内篇 1
第一章 吴昌硕:梅石写意的人文性 1
第一节 在苍冷中选择野梅 3
第二节 “寒酸尉”揶揄牡丹 8
第三节 自“虚室生白”到“梅石相藉” 12
第四节 从“草书之幻”看“道艺”气象 20
第五节 大画家的价值自圆 29
第二章 王国维:天人玄感与悲智胜义 32
第一节 “照着说”须对文献作整体还原 33
第二节 “照着说”中的底蕴与义蕴 35
第三节 徜徉在旧学与新知之间 41
第四节 “西学义谛”有两个维度 45
第五节 “接着说”:“天人玄感”与“悲智胜义” 52
第六节 “接着说”:两种异质“意境” 57
第三章 陈独秀:旧诗与“文学革命论” 66
第一节 “文学革命论”案发语境 68
第二节 “文学革命论”百年证伪 72
第三节 《诗存》秀出“龙性”四张脸 80
第四节 《诗存》犹存国粹温情 97
第五节 知识人“文化公信力”辩证 101
第四章 陈寅恪:“文化神州”的心灵史记 105
第一节 两种异质“文化神州” 108
第二节 “文化神州”植根于独立、自由 112
第三节 从“一角园林”到“仙境莫寻” 117
第四节 惊愕于体制化“人亡学废” 122
第五节 学术史“兴废”与空间重觅 131
第六节 “颂红妆”与“国魂销沉” 137
第七节 “颂红妆”通义“五四精神” 148
第五章 聂绀弩:“紫色俳谐”的精神之困 150
第一节 题材三维:动作、特写、在场 151
第二节 复式结构:“歌颂”与“非歌颂” 157
第三节 内驱力:从自慰到自救 165
第四节 “紫色俳谐”根在忧惧 169
第五节 “阿Q气”与知识界精神之困 175
第六章 王辛笛:国史冷吟与“李商隐情结” 185
第一节 “国史冷吟”的立论诗证 187
第二节 鸳思噎别 秋月泪别 衰翁冤别 192
第三节 《自况》《自判》与“李商隐情结” 205
第四节 《花下杂诗》《病中杂咏》中的“杂” 215
第五节 风雨后“回避崇高” 223
第七章 叶元章:诗囚涅槃与思想史接力 238
第一节 诗性追问“我是谁” 242
第二节 咏史喻今“去依附” 245
第三节 涅槃:突围“皮毛论” 250
第四节 旧体诗与思想史 255
第五节 思想家:非自觉与自觉 262
第八章 张大千:“故国之思”与泼墨云山境界 270
第一节 “以诗证画”与青绿写意三绝 272
第二节 “国粹游子-文化孝子”双重变奏 288
第三节 “隐喻键”与泼墨形式积淀 296
第四节 《庐山图》:中华英灵的诗魂境界 302
外篇 315
当代旧诗与文学史正义 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探讨平台 315
自由观念的中国面孔 论陈寅恪、吴昌硕对陶渊明的思想认祖 358
释《谈艺录(王静安诗)》的内在理路及补订 回应张虹倩博士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