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戏曲的美学思想 1
一、“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 3
二、“摹情、写意”的艺术观 4
三、“意象”的形象思维 7
四、“诗化”的审美核心 10
五、“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12
六、“传神”的审美追求 14
七、“中和”之形式美 17
第二章 戏曲观众的审美 20
一、特殊的审美理想 22
二、通俗性 25
三、观赏性 29
四、审美节奏感 30
五、创新的误区 31
第三章 剧本与戏曲舞台 39
一、把握主题思想 40
二、调整情节、结构 44
三、具备舞台的观赏性 50
第四章 节奏与欣赏心理 59
一、剧本的节奏 61
二、气氛的节奏 63
三、文、武戏的节奏 67
四、表演的节奏 69
五、伴奏、灯光、布景的节奏 77
第五章 戏曲舞台动作构思 80
一、意象化的形象思维 82
二、动作的典型性 90
三、动作的情感色彩 92
四、舞台调度 97
五、动作美的特征 102
第六章 戏曲导演与演员 106
一、戏曲“角儿”的特殊现象 106
二、立戏先立意 109
三、戏曲表演的真实感 112
四、舞台的身段、技艺 115
五、导演对演员的引导 120
第七章 音乐——舞台语言的核心 131
一、唱腔先行 132
二、配乐设计 137
三、音乐设计与导演的灵感 141
四、戏曲音乐的创新 144
第八章 舞美——舞台的物质形象 150
一、从“一桌两椅加守旧”的程式说起 151
二、戏曲舞美的主要范畴 154
三、戏曲舞美空间的类型 163
四、戏曲舞美的戏剧功能 168
五、导演与舞美的二度创作 171
第九章 现代戏的戏曲化 178
一、生活动作的戏曲化 180
二、情感体验的戏曲化 185
三、舞台整体的戏曲化 188
第十章 中西戏剧体系之比较 192
一、戏剧观的比较 193
二、时空处理的比较 195
三、与观众的关系的比较 197
四、外表情状的比较 199
五、心理体验的比较 201
六、演员与角色的关系的比较 203
第十一章 戏曲导演的修养 206
一、学识的修养 206
二、生活知识的修养 209
三、戏曲舞台规律的修养 212
四、舞台综合力的修养 215
五、审美判断的修养 216
六、艺术独创性及风格的修养 218
七、“看不见导演”、“看得见导演”辩 221
八、思想、品格的修养 223
后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