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2
第一篇 论合宜性 2
第一章 同情 2
第二章 相互同情的愉悦 7
第三章 比较感情的“一致性”来判断他人的情感表达是否适宜(一) 10
第四章 比较感情的“一致性”来判断他人情感表达是否适宜(二) 13
第五章 亲切和值得尊敬的美德 16
第二篇 论各种情感的合宜程度 19
引言 19
第一章 源于生理的情感 20
第二章 思维定式产生的情感 23
第三章 不友好的情感 26
第四章 友好的情感 29
第五章 自私的情感 31
第三篇 论顺境和逆境如何影响人对合宜性的判断;为何一种情况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 33
第一章 旁观者的感受远不及当事人那般强烈 33
第二章 追逐名利兼论社会阶层的不同 37
第三章 趋炎附势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42
第二卷 论奖励与惩戒的对象——功与过 46
第一篇 论认识功劳与过失 46
引言 46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获得奖励;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怨恨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受到惩戒 47
第二章 合宜的感激对象与合宜的怨恨对象 50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就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反之,赞同加害者就不能体会受难者的怨恨 53
第四章 对前几章的要点论述 55
第五章 对功过感的解析 57
第二篇 论认识正义和仁慈 62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区别 62
第二章 正义感、悔恨感,兼论对功劳的意识 67
第三章 造物主赋予心灵这种构造的作用 71
第三篇 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78
引言 78
第一章 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80
第二章 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84
第三章 情感变化不定的最终原因 92
第三卷 论我们评价自身情感与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98
第一章 自我赞许和不赞许的原则 98
第二章 对赞美和值得赞美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 102
第三章 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119
第四章 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概括性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140
第五章 道德的概括性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且它们被看做造物主的法则 146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机一起起作用 156
第四卷 论效用性对赞同感的影响 166
第一章 效用性的表现形式:美感 166
第二章 效用的外表赋予人的性格与行为的美 173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作用 180
第一章 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180
第二章 习惯和风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186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196
引言 196
第一篇 个人的品质对自己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197
第二篇 个人的品质对别人幸福的影响 202
引言 202
第一章 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203
第二章 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210
第三章 普施万物的善行 217
第三篇 自我控制 220
第四篇 结论 239
第七卷 道德哲学的理论体系 244
第一篇 道德情感理论中应加以研究的问题 244
第二篇 各种美德之本质的学说 246
引言 246
第一章 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学说 247
第二章 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学说 270
第三章 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学说 276
第四章 美德存在于邪恶之中的学说 282
第三篇 各种赞同之性质的学说 291
引言 291
第一章 赞同存在于自爱之中的学说 292
第二章 赞同存在于理性之中的学说 295
第三章 赞同存在于感觉之中的学说 298
第四篇 不同的作家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