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智能社会到来的背景 2
(一)重大科学问题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科技和产业革命一触即发 2
(二)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长期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大范围协调和智能化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5
(三)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组织向网络化、扁平化方向演进 6
(四)社会形态自组织体系逐步显现,智能化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智能社会初见端倪 7
二 智能社会的核心动力 11
(一)万物互联推动智能化全面变革 11
(二)能源互联网改变传统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 14
(三)工业互联网将颠覆传统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 18
(四)智能交通改变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 23
(五)智慧卫生实现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服务 25
(六)智能网络冲击现有的运行模式,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 28
(七)从宇观到微观的深入殊途同归,促进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融合 30
三 智能社会的特点 31
(一)社会形态呈现网络化、扁平化特征 31
(二)数据成为重要资源和战略资产 33
(三)各类平台主导产业和社会形态 35
(四)社会高度集成和智能经济兴起 37
(五)机器人的崛起与人机共治 38
(六)以人为本和彰显个性成为主流 41
四 智能经济的兴起 44
(一)二元世界与智能经济兴起 44
(二)智能经济和传统经济 45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挑战 46
(四)价值链峭壁的出现 48
(五)平台企业和垂直企业 48
(六)隐性冠军和利基企业 49
(七)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 49
五 智能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51
(一)虚拟组织挑战政府执政能力 51
(二)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虚拟化 52
(三)智能经济将重构世界经济竞争新格局 55
(四)智能治理挑战传统的权威治理模式 59
(五)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60
(六)新型企业组织不断孕育 61
六 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63
(一)机遇 63
(二)挑战 64
七 积极应对智能社会的到来 66
(一)做好向智能社会转型的思想准备 66
(二)推进智能经济高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67
(三)快速抢占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平台的竞争制高点 68
(四)加强相关领域的研发,加快重大科技突破 70
(五)以“互联网+”为抓手,有序推进智能经济发展 70
主要参考文献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