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合同的履行 3
第十六章 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 3
第一节 合同履行的概念 3
第二节 合同履行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7
一、履行与清偿 7
二、履行与给付 9
三、履行与实际履行 11
第三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 12
一、全面履行原则 13
二、适当履行原则 15
三、依据诚信原则履行 17
第四节 履行的主要内容 21
一、履行期限 21
二、履行地点 25
三、价款或者报酬 27
四、履行数量和质量 29
五、履行方式 30
六、履行费用 30
第十七章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32
第一节 抗辩权的概念及其与违约的关系 32
一、抗辩权的概念及特征 32
二、我国《合同法》上的履行抗辩权制度的特点 36
第二节 同时履行抗辩权 38
一、概述 38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43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47
四、同时履行抗辩权与一方违约 52
五、同时履行抗辩权与双方违约 56
六、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与解除合同 57
七、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的排除 58
第三节 后履行抗辩权 60
一、后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60
二、后履行抗辩权发生的条件 62
三、后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63
第四节 不安抗辩权 64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64
二、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的比较 68
三、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效力 72
第五编 合同的保全 77
第十八章 合同保全的一般理论 77
第一节 合同保全概述 77
一、合同保全的概念和特征 77
二、合同保全制度的功能 79
第二节 合同保全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81
一、合同的保全与合同的担保 81
二、合同保全制度与违约责任制度 82
三、合同保全与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83
四、合同保全制度与强制执行制度 84
第十九章 代位权 86
第一节 代位权的概念和特征 86
一、代位权的概念和特征 86
二、代位权的性质 89
第二节 代位权的客体 93
第三节 代位权行使的要件 97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合法、确定 98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99
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 104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106
第四节 代位权诉讼的主体 108
第五节 代位权行使的范围 110
第六节 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112
第七节 针对代位权的抗辩 116
第二十章 撤销权 119
第一节 撤销权概述 119
一、撤销权的概念 119
二、撤销权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 122
三、撤销权的性质 125
第二节 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129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 129
二、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的行为 133
三、主观要件:债务人与第三人具有故意 141
第三节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 144
第四节 撤销权诉讼的主体 146
一、关于撤销之诉的原告 146
二、关于撤销之诉的被告 147
第五节 撤销权行使的效果 150
一、对债务人的效力 150
二、对受益人或受让人的效力 152
三、对其他债权人的效力 153
四、撤销权行使的费用 154
第六节 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155
第六编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59
第二十一章 合同的变更 159
第一节 合同变更概述 159
一、合同变更的概念 159
二、合同变更的特征 161
三、合同变更与合同更新 163
四、合同的变更与合同的解除 168
第二节 合同变更的要件 169
一、原已存在合同关系 169
二、必须依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而发生 170
三、合同变更须符合法定或约定的形式要件 174
四、合同内容必须发生变化 175
第三节 合同变更的效力 175
一、合同变更对当事人的效力 175
二、合同变更对保证人的效力 177
第二十二章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转让 179
第一节 合同转让概述 179
一、合同转让的概念 179
二、合同转让的历史发展 182
第二节 合同权利转让 186
一、合同权利转让的概念和特征 186
二、合同权利的转让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88
三、关于合同权利转让的性质 192
四、合同权利转让的要件 196
五、禁止转让的特约 202
六、债权人必须向债务人及时作出债权转让的通知 204
七、债权连续让与时受让人优先权的确定 212
八、债权的部分让与 215
九、关于债权转让后的费用承担 217
十、合同权利转让的法律效力 218
第三节 合同义务的移转 222
一、合同义务移转的概念和特征 222
二、合同义务的移转与第三人代为履行 224
三、债务承担的构成要件 225
四、合同义务转让的三种类型 227
五、合同义务移转的效力 237
第四节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 239
一、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移转的概念和特征 239
二、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移转的类型 241
三、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移转的效力 244
第七编 合同的终止 247
第二十三章 合同终止的原因和效力 247
第一节 合同终止概述 247
一、合同终止的概念 247
二、合同终止的原因 249
三、合同终止的效力 252
第二节 清偿 257
一、清偿的概念和性质 257
二、清偿的主体和标的 261
三、清偿抵充 267
第三节 抵销 269
一、抵销概述 269
二、法定抵销 274
三、约定抵销 284
四、抵销权行使的效力 287
第四节 提存 289
一、提存概述 289
二、提存的主体 295
三、提存的条件 297
四、债务人应履行通知义务 303
五、提存的效力 304
第五节 免除和混同 307
一、免除 307
二、混同 313
第二十四章 合同的解除 316
第一节 合同解除概述 316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 316
二、合同解除制度的功能 320
第二节 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322
一、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 322
二、合同解除与拒绝履行 325
三、合同解除与合同无效 326
四、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 327
第三节 约定解除 328
一、协议解除 328
二、约定解除权 332
第四节 法定解除 336
一、法定解除概述 336
二、《合同法》第94条规定的法定解除 337
三、其他情形下的法定解除 350
第五节 合同解除的程序 350
一、合同解除的程序概述 350
二、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355
第六节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360
一、关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 360
二、返还请求权 362
三、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364
四、合同解除与实际履行等措施 368
第七节 合同解除与情势变更制度 368
一、情势变更的概念和特征 368
二、情势变更制度的历史发展 371
三、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的发展 376
四、情势变更的构成要件 379
五、情势变更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381
六、情势变更的效力 388
第八编 违约责任的基本原理 395
第二十五章 违约责任概述 395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395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395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 396
三、建立统一的违约责任制度 401
四、违约责任与违约责任形式 403
第二节 违约责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406
一、违约责任与违约补救 406
二、违约责任与合同责任 409
三、违约责任与债务不履行的责任 411
四、违约责任与不当得利返还责任 413
五、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 416
第二十六章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423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423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423
二、两大法系的比较 424
三、我国合同法中的归责原则 430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441
一、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概述 441
二、违约行为 443
第三节 因第三人原因导致违约 453
一、因第三人原因导致违约概述 453
二、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违约行为视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 455
第二十七章 违约行为形态 458
第一节 违约行为形态的概念和体系 458
一、违约行为形态的概念 458
二、违约行为形态体系 460
三、履行不能不宜作为独立的违约形态 461
第二节 拒绝履行 468
一、拒绝履行的概念 468
二、拒绝履行的构成要件 469
三、拒绝履行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471
四、拒绝履行的法律效果 472
第三节 履行迟延 473
一、履行迟延概述 473
二、债务人迟延 478
三、受领迟延 483
第四节 不适当履行 487
一、不适当履行 487
二、加害给付 492
三、不适当履行的责任形式 498
第五节 预期违约 503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和特征 503
二、明示毁约 509
三、默示毁约 516
第二十八章 免责事由 524
第一节 免责事由概述 524
一、免责事由的概念 524
二、违约责任中的免责事由与侵权责任中的免责事由的区别 526
第二节 不可抗力 528
一、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历史发展 528
二、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必要性 532
三、不可抗力的内容和性质 534
四、不可抗力的类型 537
五、不可抗力条款(force majeure clauses) 539
六、不可抗力的效力 543
第三节 免责条款 545
一、免责条款的概念 545
二、免责条款的合理性 547
三、免责条款的分类 549
四、免责条款的有效性 550
五、免责条款的解释 554
第四节 债权人的原因 556
一、债权人的原因可以成为免责事由 556
二、债权人原因成为免责事由的条件 558
第九编 违约责任形式 563
第二十九章 实际履行 563
第一节 实际履行概述 563
第二节 实际履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567
一、实际履行与全面履行原则 567
二、实际履行与补救措施 567
三、实际履行与强制执行 569
四、实际履行与提存 570
第三节 实际履行制度的比较分析 571
一、罗马法 571
二、大陆法 572
三、英美法 573
四、《销售合同公约》和示范法的规定 576
五、我国实际履行制度的发展 577
第四节 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 578
第五节 非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 581
第六节 实际履行的适用范围 586
一、实际履行在违约中的运用 586
二、效率违约理论与实际履行 587
第三十章 损害赔偿 591
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概述 591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591
二、损害赔偿与其他补救方式的区别 595
三、损害赔偿的功能和样态 599
第二节 违约损害赔偿与其他损害赔偿 603
一、违约损害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 603
二、违约损害赔偿与因加害给付造成的人身伤亡的赔偿 605
三、违约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608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 611
一、损害 612
二、违约行为 628
三、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629
第四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634
一、违约损害赔偿应坚持完全赔偿原则 634
二、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 636
第五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 648
一、违约损害赔偿计算的两种方法 648
二、计算违约损害赔偿的时间和地点 652
三、各种违约中的损失计算 653
第六节 约定损害赔偿 659
一、约定损害赔偿的概念 659
二、约定损害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661
三、约定损害赔偿的效力 664
第七节 损害赔偿的限制 666
一、可预见性标准 666
二、减轻损害(mitigation)规则 669
三、过失相抵规则 677
四、损益相抵规则 681
第八节 惩罚性赔偿与获利剥夺 686
一、惩罚性赔偿 686
二、剥夺违约方的获利(disgorgement of profits) 691
第三十一章 违约金责任 694
第一节 违约金概述 694
一、违约金的概念和特征 694
二、违约金的功能 698
第二节 对违约金性质的探讨 700
一、关于违约金的两种属性 700
二、我国《合同法》上违约金的性质 703
第三节 违约金与其他补救方式的比较 706
一、违约金与损害赔偿 706
二、违约金与实际履行 709
三、违约金与解除合同 711
第四节 违约金责任的成立 711
第五节 违约金数额的调整 713
一、违约金数额调整概述 713
二、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条件和程序 715
三、违约金数额调整的考量因素 717
第三十二章 定金责任 722
第一节 定金概述 722
一、定金的概念和特征 722
二、定金的种类 724
第二节 关于定金性质的探讨 728
一、关于定金的担保作用 728
二、关于定金作为责任形式的问题 730
三、关于定金是否具有预付款性质的问题 732
四、关于定金在交付后是否要发生所有权移转的问题 733
第三节 定金责任的构成要件 734
第四节 定金责任与其他责任形式 736
一、违约定金与损害赔偿 736
二、定金责任与实际履行 739
三、定金与违约金 740
第五节 关于定金数额的计算和责任的承担 743
主要参考书目 745
第一版后记 755
修订版后记 756
第三版后记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