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2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2
养生之道 2
人体生长规律 3
养生的四种境界 5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7
四季养生规律 7
阴阳之道与养生 8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0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10
阳气的重要性 10
四季邪气的更替 13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1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14
风邪是百病之首 14
事物的阴和阳 15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15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7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17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19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23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23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25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26
阴阳变化的规律 26
三阴三阳经脉的离合 26
阴阳别论篇·第七 29
脉象的阴阳 29
各经脉发病的症状 29
从脉象看体内阴阳的变化 30
死阴、生阳、重阴和辟阴 30
邪气郁结与疾病 30
从脉象推测人的死亡日期 31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32
脏腑的功能 32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36
日月的运行规律 36
太过、不及与平气 37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38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39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40
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41
五脏与五味 41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41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42
气血与健康 42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43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45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45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46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47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4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49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49
色脉诊察法 49
诊治疾病的要领 51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52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52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52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54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56
《揆度》和《奇恒》 56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56
脉象与疾病 57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58
诊断疾病的关键 58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58
针刺的一般原则 59
十二经脉经气败竭时身体的反应 60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61
诊脉的要点 61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61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63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65
诊脉的原理 65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66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67
尺肤诊脉法 67
脉象与疾病 68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70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70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70
寸口脉与疾病 72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74
逆四时的脉象 74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74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77
四季的脉象 77
脾脉的脉象 78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79
疾病的乘传 80
五脏的真脏脉 80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82
脉象逆四时 83
五实与五虚 84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85
三部九候 85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86
脉象的冬阴夏阳 87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89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89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89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90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92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92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92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94
五脏、五色、五味 95
宣明五气论篇·第二十三 96
五气对人的影响 96
血气形志论篇·第二十四 98
三阴三阳经脉的气血分布和表里关系 98
五脏腧穴的位置 98
形志疾病与针刺 98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00
治病之道 100
针刺的五个要领 100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02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102
虚邪和正邪 104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104
形和神 105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06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106
针刺补泻和候气 106
三部九候诊察疾病 109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11
气的虚实 111
疾病与预后 112
疾病的治疗 113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15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响 115
脾的作用 11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17
阳明经脉的几种病变 117
热论篇·第三十一 118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118
伤寒病的治疗 119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120
刺热篇·第三十二 122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122
热病的针刺方法 124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25
阴阳交 125
风厥 125
劳风 126
肾风 126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28
从症状看疾病 128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130
疟论篇·第三十五 131
疟疾病的成因 131
疟疾发作呈周期性的原因 131
风病和疟疾 133
寒疟、温疟和瘅疟 133
疟邪针刺时机的把握 134
四季疟邪 136
刺疟篇·第三十六 138
六经疟疾 138
五脏疟疾 138
疟疾的针刺原则 139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41
寒邪在五脏的转移产生的病变 141
热邪在五脏转移产生的病变 141
咳论篇·第三十八 142
五脏咳 142
六腑咳 143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44
各种疼痛的区分 144
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146
腹中论篇·第四十 147
鼓胀病与治疗方法 147
血枯病与治疗方法 147
伏梁病与治疗方法 147
厥逆病与治疗方法 150
热病疼痛时用脉象定病位 150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51
六经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151
各脉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151
风论篇·第四十二 153
风邪引起的疾病 153
风病的诊断 155
痹论篇·第四十三 156
痹病的产生和分类 156
五脏六腑的痹病 156
营气、卫气与痹病 158
痹病的各种表现及成因 158
痿论篇·第四十四 160
五脏与痿病的形成 160
各种痿病的辨别 161
治疗痿病应“独取阳明” 161
厥论篇·第四十五 163
寒厥、热厥 163
六经厥病 164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173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73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73
五脏脉象与疾病 173
经气不足的死亡日期 174
脉解篇·第四十九 176
六经病变与成因 176
刺要论篇·第五十 180
针刺的要领 180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81
针刺深浅程度的掌握 181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183
人体的禁刺部位 183
误刺的后果 183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185
身体的虚与实 185
针解篇·第五十四 187
针刺的虚实补泻 187
九针的原理 189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193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193
十二经脉上的络脉在皮肤的分布 193
病邪在人体的传变 194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196
经络的色诊 196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97
人体的365个气穴 197
孙络和谿谷 198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200
足三阳经穴位分布 200
手三阳经穴位分布 201
督脉、任脉、冲脉穴位分布 201
骨空论篇·第六十 203
风邪致病的病证 203
主要经脉的循行路线 203
膝病的针刺 205
治疗水病的腧穴 205
灸治寒热病的方法 206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07
水肿病的成因 207
治疗水肿病的57个穴位 207
四季针刺部位选择的依据 208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211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12
有余和不足 212
神的有余和不足 212
气的有余和不足 213
血的有余和不足 214
形的有余和不足 215
志的有余和不足 215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216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217
虚证实证的补泻原则 218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21
缪刺 221
缪刺与巨刺的区别 221
缪刺时的取穴 222
尸厥病的形成与治疗 228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229
六经有余和不足的病证 229
四季脏腑气血的分布 230
违背四时针刺的后果 231
误刺五脏后病人的死亡时间 232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33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 233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 235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37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237
五运主管四时 238
气的盛衰规律 238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 239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 240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41
运气学说的创立 241
天地运行的动静规律 242
六气变化与万物的生成 244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247
六气的循环 247
六气主时的地理位置 248
天符、岁会、太一天符 249
一年中六气开始和终止的时间 250
六气的作用 252
六气的变化 254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255
五运气化太过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255
五运气化不及对自然界和人的影响 257
五运之气不及与四时的关系 261
五气变化与灾害的预测 262
五星的运转与善、恶 263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267
五运的平气、不及和太过 267
五运平气之年的表现 267
五运不及之年的表现 270
五运太过之年的表现 273
不同地区的发病规律与治疗原则 276
地势高低对人寿命的影响 277
司天之气如何影响五脏的变化 278
运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79
运气变化对生化的影响 281
六气的变化与疾病的治疗 282
服用药物时应遵循的原则 283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285
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的变化规律 285
太阳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285
太阳司天之年养生原则 288
阳明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288
阳明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292
少阳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293
少阳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295
太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296
太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297
少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299
少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00
厥阴司天之年所出现的现象 301
厥阴司天之年的养生原则 303
六气运行与相应、不相应的判断 305
在泉之气与五运的同化 306
时令与药性的选择 308
五运之气与主岁之年的常数 310
复气发作时的现象和征兆 317
四时之气时间和位置的测定 321
五运六气变化呈现出的物象 322
六气的相互作用和六气的盈虚 324
用药的原则 325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327
六气主岁时的情况 327
风化的运行与疾病的治疗 328
在泉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329
司天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331
在泉之气不足和司天之气不足的治疗原则 332
六气过盛导致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334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336
六气相复所致疾病的治疗 338
气的分属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338
胜气、复气的变动与疾病的发生 338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 339
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 341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与治病准则 342
六气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病的影响 343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344
六气变化对补泻的影响 345
六气致病的机理 346
药物的阴阳和配方原则 347
逆治、从治、反治 348
君药、臣药、使药 350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353
三阳相并 353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356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356
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 356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359
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 359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361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 361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 362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断 364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365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 365
诊断疾病的“五度” 365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368
涕、泪的形成 368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370
郁气的预防和排除 370
司天、在泉之气失守时疾病的预防 371
刚柔失守对天运和人的影响 373
五疫的防治 374
真气的保全 375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378
气交异常的原理 378
气交异常对发病的影响 378
六气不迁正对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82
六气不退位对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82
刚柔更迭失位对天运的影响 383
神明失守导致死亡的原因 385
灵枢 388
九针十二原·第一 388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388
虚实补泻的原则 389
九针及其功用 390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392
脏腑之经气所出 393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393
脏腑之十二原穴 394
本输·第二 396
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 396
针刺时病人的配合 401
四季针刺时的取穴原则 402
小针解·第三 408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408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408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 409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 409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 410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 412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415
脏腑的合穴 416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416
根结·第五 418
十二经脉的起止 418
形体与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影响 421
寿夭刚柔·第六 424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 424
针刺次数的选择 424
寿命长短的推测 425
刺法三变 426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 427
官针·第七 428
各种针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28
针刺的方法 428
本神·第八 436
终始·第九 436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 436
针刺的原理 439
补泻方法的选择 441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 443
针刺的禁忌 443
经脉·第十 445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45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46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47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48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48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49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50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52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53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54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55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56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 456
经脉受邪的表现 457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 458
十五络脉 459
经别·第十一 463
十二经脉的别经 463
经水·第十二 466
十二经脉与十二河流的对应 466
经水与自然的对应对针刺的指导 468
经筋·第十三 470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0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0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1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2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2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3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3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4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4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4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5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476
骨度·第十四 477
人体骨节的长度 477
五十营·第十五 479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 479
营气·第十六 481
营气在人体的循行 481
脉度·第十七 483
经脉的长度 483
五脏与七窍的对应 483
?脉 484
营卫生会·第十八 486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 486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487
四时气·第十九 490
四时病变的不同与针刺 490
五邪·第二十 493
病邪在五脏的表现与治疗 493
寒热病·第二十一 494
寒热病的表现与治疗 494
患痈疽难治的五个部位 497
癫狂·第二十二 498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498
狂病的表现与治疗 500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500
热病·第二十三 502
热病的发展 502
不同表现的热病的治疗 503
热病禁用针刺的情况 505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507
厥病·第二十四 508
厥头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508
厥心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509
病本·第二十五 512
疾病的标本与治疗先后的选择 512
杂病·第二十六 516
周痹·第二十七 516
众痹 516
周痹 516
口问·第二十八 518
病邪侵入各孔窍所产生的疾病 518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 522
师传·第二十九 523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523
脏腑大小的推测 525
决气·第三十 526
六气 526
六气充余或不足的表现 526
肠胃·第三十一 527
肠胃的大小 527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528
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 528
海论·第三十三 530
人体的四海 530
四海正常和反常时的情况 530
五乱·第三十四 532
气乱于五脏 532
胀论·第三十五 535
胀病的产生 535
胀病的表现 535
胀病的治疗 537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538
五种津液 538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540
五官、五色与疾病 540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542
顺应自然的治病原则 542
血络论·第三十九 545
针刺时病人的表现与成因 545
阴阳清浊·第四十 547
人身之气的清浊 547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549
十二月和十天干与经脉的对应 549
十二月中针刺的规避 550
病传·第四十二 552
邪气在内脏的传变 552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557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557
四季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557
疾病在一天中的变化 557
五脏的五种变化 558
外揣·第四十五 562
五变·第四十六 562
发病不同的原理 562
从外在形体诊察疾病 564
本脏·第四十七 566
五脏大小、高低等对疾病的影响 566
从形体看五脏 567
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对应 569
禁服·第四十八 571
针刺治病的道理 571
寸口脉、人迎脉所主与病变所在 573
五色·第四十九 575
面色与疾病 575
疾病轻重的判断 575
面色变化与病人死亡时间的预知 577
论勇·第五十 580
性格对抵抗疾病能力的影响 580
背腧·第五十一 584
卫气·第五十二 584
经脉的标本所在 584
论痛·第五十三 588
天年·第五十四 588
生命的产生 588
人体血气的盛衰规律 590
逆顺·第五十五 592
五味·第五十六 592
五味归走五脏 592
五味与养生 592
水胀·第五十七 596
贼风·第五十八 596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596
皮、肉、气、血、筋、骨病的表现与治疗 596
人的胖瘦大小、体质寒温的判断 597
玉版·第六十 599
针与天地合参 599
疾病的逆顺 600
经脉的要害部位 601
五禁·第六十一 605
动输·第六十二 605
经脉跳动不止的原因 605
五味论·第六十三 607
五味的走向对人健康的影响 607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609
阴阳二十五种人的形态 609
年忌 613
气血多少对毛发的影响 613
二十五种人的针刺原则 614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616
五音人的调治 616
气血对胡须的影响 617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619
疾病的发生 619
积病的发展过程 621
行针·第六十七 623
阴阳与针刺时的反应 623
上膈·第六十八 630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630
寒热·第七十 630
邪客·第七十一 630
邪气对睡眠的影响与治疗 630
人的肢体与自然界的联系 632
针刺的手法 632
手少阴经没有腧穴的原因 633
针刺的方法 634
通天·第七十二 636
阴阳五种人的特征 636
阴阳五种人的治疗原则 637
阴阳五种人的辨别 638
官能·第七十三 639
运用针刺的道理 639
根据不同的人委以不同的事 642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644
从外表推测体内病变 644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649
刺五节 649
刺五邪 651
解结 653
寒热病的治疗方法 654
真气、正气、邪气 655
虚邪贼风对人体的伤害 656
卫气行·第七十六 657
卫气的出入离合 657
卫气的运行与针刺 659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661
九宫的划分 661
八风对人体的伤害 663
九针论·第七十八 666
九针的含义与功用 666
九针的长度 667
人体各部与九野的对应 668
五味的走向与饮食要点 669
岁露论·第七十九 673
疟疾病发作的时间 673
贼风邪气伤人的规律性 674
日月运行对人气血变化的影响 674
三虚、三实与发病 675
八方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677
大惑论·第八十 680
视歧的发生 680
营卫之气异常所发病与治疗 681
痈疽·第八十一 685
痈疽的种类、形状和死亡日限 685
痈和疽的辨别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