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全集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信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68920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李达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思想史等众多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留下了大量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思想资源。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要从理论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能不认真研读李达的论著,就必须倍加珍视李达文献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 《李达全集》作为2011年度立项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局“十二五”、人民出版社“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第一卷收入“前插图”、“总序”、“编纂说明”以及从1919年6月至1921年5月的文章、论著,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战前欧洲社会党运动的情形》、《陈独秀与新思想》、《女子解放论》、《<共产党>第一号短言》、《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世界消息》、《张东荪现原形》、《劳动者与社会主义》、《劳工神圣颂

什么叫社会主义(1919.6) 1

社会主义的目的(1919.6) 3

战前欧洲社会党运动的情形(1919.6—1919.7) 5

陈独秀与新思想(1919.6) 13

女子解放论(1919.10) 15

《共产党》第一号短言(1920.11) 27

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1920.11) 29

世界消息(1920.11) 31

张东荪现原形(1920.11) 35

劳动者与社会主义(1920.11) 37

劳工神圣颂(1920.12) 39

《共产党》第二号短言(1920.12) 42

社会革命底商榷(1920.12) 43

世界消息(1920.12) 51

马克思还原(1921.1) 58

社会问题总览(1921.4) 69

原序 69

总说 社会问题底意义及其由来 70

一、社会问题底两种意义 70

二、工业与劳动问题 71

三、日本底劳动问题 72

第一篇 社会政策 77

第一章 社会政策之意义及其由来 77

一、现社会组织底两个原则 77

二、两大原则与社会政策 77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主义 78

四、社会政策与德国 78

五、普法战争以后底德国 79

六、社会政策思想史底三时期 79

七、德国“社会政策学会” 80

八、社会政策应用底方面 82

九、理论上底社会政策 84

第二章 国家方面的社会政策 87

一、国家的施设 87

二、产业国营(或国家管理) 89

三、救济事业(或救贫事业) 90

四、课税之分配 91

五、工场取缔 92

六、《最低劳银法》之制定 93

七、劳动时间缩短 94

八、劳动保险 95

九、劳动者团体行动之承认 95

第三章 都市方面的社会政策 98

一、都市政策底意义 98

二、都市底独占事业 99

三、都市底交通问题 101

四、建筑物与公园娱乐场 104

五、都市底卫生问题 107

六、都市底教育事业 110

七、都市底救济事业 112

第四章 自助方面的社会政策 116

一、产业公会 116

二、消费公会 117

三、生产公会 121

四、购买公会 123

第五章 各国底社会政策 124

一、绪言 124

二、德国 125

三、英国 132

四、法国 139

五、俄国 141

六、美国 146

七、结论 152

第二篇 社会主义 157

绪论 15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意义及其由来 158

一、社会主义的定义 158

二、社会主义理想上的差别 160

三、社会主义史的前期 164

四、社会主义史的后期 168

第七章 社会主义理论 182

一、马克思主义 182

二、马克思主义改造说 192

第八章 各国社会党 213

一、英国社会党 215

二、法国社会党 218

三、德国社会党 220

四、意国社会党 224

五、奥国社会党 226

六、比国社会党 229

七、俄国社会党 231

八、美国社会党 237

第三篇 工会 243

第九章 工会之意义及其由来 243

一、工会的语义及其本质 243

二、工会与劳动运动 247

三、各国的工会 250

第十章 工会之组织及其职能 255

一、工会之组织 255

二、工会的职能 258

三、工会运动的限界 262

第十一章 英国的工会 264

一、工会之起源 264

二、现代工会的历史 264

三、工会之社会主义化 266

四、劳动团体与资本家同盟之对峙 266

五、达夫乌尔铁道事件与俄斯波恩事件 268

六、英国工会之将来 268

七、英国工会的组织与近状 269

第十二章 法国的工会 271

一、工会的起源 271

二、工会的历史 271

三、劳动交易所之勃兴 272

四、法国工会的现状 272

五、法国工会之将来 273

第十三章 德国的工会 275

一、工会的起源 275

二、社会主义与工会 275

三、希尔西钟克尔工会与基督教工会 276

四、中央集权工会 277

第十四章 俄国的工会 278

一、工会的起源 278

二、革命以后的工会 278

第十五章 美国的工会 280

一、工会的历史 280

二、美国劳动同盟(AFL)之勃兴 281

三、官僚化的AFL 281

四、美国工会之特色 282

五、IWW 283

第十六章 欧洲各国的工会 285

一、瑞士的工会 285

二、意大利的工会 286

三、奥匈国的工会 286

四、比利时的工会 287

五、瑞典的工会 287

六、挪威的工会 287

七、丹麦的工会 288

八、荷兰的工会 288

九、西班牙的工会 288

十、澳洲的工会 288

第四篇 妇人问题 291

第十七章 两性之进化 291

一、生物界之进化与女性中心 291

二、男性支配与父权制之勃兴 294

三、家族的起源 296

四、买卖结婚的变迁 297

五、掠夺结婚及其遗习 299

六、男性之美的趣味 300

七、女性美之发达 301

八、男女差别的发生 301

九、女子心身的缺点 303

十、将来的妇人 303

第十八章 日本现时的妇人问题 305

一、旧妇人之消灭 305

二、新妇人之勃兴 306

三、恋爱自由的要求 307

四、自由恋爱与经济革命 308

五、职业妇人之强处 309

六、妇人劳动问题 310

七、男子的奸通罪 311

八、离婚之自由 312

九、妇人之参政问题 313

第十九章 各国的妇人选举权 314

一、美国妇人选举权获得之运动 314

二、英国的妇人问题 317

三、法兰西的妇人问题 321

四、德意志之妇人问题 322

五、俄罗斯的妇人问题 323

六、其他诸国的妇人问题 324

俄国农民阶级斗争史(1921.4) 327

劳农俄国底结婚制度(1921.4) 337

《共产党》第三号短言(1921.4) 347

世界消息(1921.4) 349

告中国的农民(1921.4) 356

日本文坛之现状(1921.4) 362

“五一”运动(1921.5) 374

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1921.5) 377

唯物史观解说(1921.5) 393

序 393

第一章 本书之目的 400

第二章 历史的唯物论与哲学的唯物论 402

第三章 这学说的内容 404

一、劳动技术、劳动器具、生产力 404

二、劳动关系、财产关系、生产关系 406

三、生产力与财产关系之矛盾 407

四、掘翻资本家的基础石 408

第四章 实例之说明 409

一、最单纯的实例 409

二、新技术所生的各种变化 409

三、新技术与新阶级的关系 412

四、物质生活之物质的原因 413

五、劳动是人类精神的根源 414

第五章 科学、智识、学问 415

一、劳动者的知识之由来 415

二、科学家、技术家、法律家及僧侣之必要 416

三、生产过程欲求的结果 417

四、第一反对说(欲求乃精神) 417

五、第二反对论(纯粹智识欲) 419

六、成为进化动力的地理的要素 419

第六章 发明 421

一、精神与发明 421

二、中世之发明 422

三、过渡期之发明 423

四、现代之发明 423

五、原始之发明 424

六、由必然的世界到自由的国家 425

七、超过欲求而发达的科学 426

第七章 法律 427

一、所有观念变化之实例 427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例 428

三、原始基督教与社会主义 429

四、对于犯罪思想之变化 430

五、阶级斗争与权利思想 430

六、表同情于贫人的富人 432

第八章 政治 433

一、社会问题发生之原因 433

二、德国劳动阶级之发达 435

三、有产阶级中之差别 437

四、大资本家的地位 437

五、旧贵族阶级之地位 438

六、中等阶级之地位 439

七、中下阶级之地位 440

八、中上、中下及劳动阶级 440

九、阶级与个人之关系 441

第九章 习惯与道德 442

一、精神界之高级方面 442

二、习惯变化之实例 443

三、善恶观念之变化 444

四、妇人解放运动之原因 444

五、女权论者与社会主义的妇人 445

六、大理想与地上的根底 446

七、善恶的根本之难解 446

八、社会的本能即道德心 447

九、私有竞争与阶级 449

第十章 宗教与哲学 454

一、由自然力的崇拜到精神的崇拜 454

二、善恶的观念与社会的本能 455

三、罗马之统一与一神论 456

四、适应封建制度的耶稣教 457

五、宗教改革的真意义 458

六、抽象的不可解之神 458

七、宗教之灵化空化 460

八、劳动阶级之无宗教 461

九、狄更之哲学 462

十、宗教是个人的私事 463

第十一章 艺术 466

第十二章 结论 467

第十三章 真理之力 469

第十四章 个人之力 471

附录 马克思唯物史观要旨 473

译者附言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