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形名学的起源 1
一 形名学是什么 1
二 刑名学即形名学 2
三 刑名学非“法术学” 2
四 刑名学与法术学 3
五 形名学为郑学 4
六 结论 5
第二篇 邓析 7
一 邓析时代的郑国 7
二 邓析略传 9
三 “两可说”——邓析学说之一 10
四 “无厚”——邓析学说之二 13
五 邓析同时的思想家 15
第三篇 惠施 19
一 惠施的时代及其事略 19
(一)惠施的年代及其事略 19
(二)惠施的事迹 20
(三)惠施的著述 22
二 惠施学说的背景及来源 23
(一)惠施学说的背景 23
(二)惠施学说的来源 24
(三)惠施的学说 25
三 “坚白”——惠施学说之一 26
(一)惠施与“坚白” 26
(二)“坚白说”是什么 28
(三)公孙龙的“坚白论”——“离坚白” 29
(四)《墨经》中的“坚白论”——“合坚白” 29
四 “同异”——惠施学说之二 31
(一)“同异说”是什么 31
(二)“大同异”——辩证思维 31
(三)“小同异”——逻辑思维 32
(四)《墨经》中“同异说”——“离同异” 33
(五)公孙龙、荀卿的“同异说” 34
第四篇 公孙龙 36
一 公孙龙略史 36
(一)公孙龙的年代和国籍 36
(二)公孙龙的事迹 37
(三)公孙龙的辩论 39
(四)公孙龙的著述 40
二 “白马说”——公孙龙学说之一 41
(一)公孙龙与“白马说” 41
(二)“白马说”是什么 43
(三)各家“白马说”的批评 44
(四)“白马说”在辩学上的影响 45
三 “臧三耳”——公孙龙学说之二 49
(一)公孙龙与“臧三耳说” 49
(二)“臧三耳说”是什么 49
(三)“臧三耳”与“鸡三足” 50
(四)“臧三耳”与“黄马骊牛三” 51
四 “指物论”——公孙龙学说之三 52
(一)公孙龙与“指物论” 52
(二)什么是“指” 53
(三)公孙龙的“指物说” 53
(四)公孙龙的“指不至,至不绝” 55
五 “通变论”——公孙龙学说之四 56
(一)“左右二说” 56
(二)“右变说” 57
(三)“羊牛非马说” 57
(四)“青白说” 59
(五)“犬可以为羊说” 60
六 “名实论”——公孙龙学说之五 61
(一)公孙龙以前的“名实说” 61
(二)公孙龙的“名实说” 62
(三)《墨经》中的“名实说” 64
(四)荀卿的“名实说” 65
第五篇 公孙龙时代的“辩者”及其学说 68
一 公孙龙时代的“辩者” 68
二 《天下篇》所述“辩者”的学说 72
三 《仲尼篇》所述“辩者”的学说 81
第六篇 墨辩 85
一 墨辩 85
(一)“墨辩”是什么 85
(二)“墨辩”与《墨经》 86
(三)“墨辩”与墨翟 86
(四)“墨辩”与“别墨” 90
(五)“墨辩”与惠施、公孙龙 91
(六)结论 94
二 “知”——墨辩学说之一 94
(一)“知”是什么 94
(二)“知”的来源 96
(三)非“五路”的知 97
(四)“知”的种类 97
(五)“知”的用途 98
(六)结论 99
三 “辩”——墨辩学说之二 100
(一)什么是“辩” 100
(二)“辩”的方法 102
(三)“辩”的种类 105
(四)结论 108
四 《墨辩》中“辩学”的实例 109
(一)《墨辩》中的墨家学说 109
(二)《墨辩》中“辩者”学说 111
(三)《墨辩》中诸家学说之辩论 113
第七篇 荀子一 荀子略史 116
二 荀子与“辩者” 117
三 荀子与“辩学” 118
四 荀子的名学 119
(一)演绎的名学 120
(二)名的制定 120
(三)名的用途 121
(四)名的分法 121
五 结论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