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汉银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3201938
  • 页数:4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研究简史,影响创造性的生理、认知、人格、环境因素,创造性的测量的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和培养创造性,创造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等。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创造性培养的教学策略,是创造性教育的较全面的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什么是创造性 1

二、与创造性相关的术语 6

三、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7

四、创造性的分类 10

五、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5

第二节 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一、心理测量法 20

二、实验法 21

三、情境法 22

第三节 创造性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3

一、形成期(1870—1950) 23

二、发展期(1950—1980) 24

三、完善期(1980年至今) 25

四、我国对于创造性的研究 26

第二章 创造性的理论 28

第一节 早期的创造性理论 28

一、行为主义取向的创造性理论 29

二、精神分析取向的创造性理论 31

三、人本主义取向的创造性观点 37

四、创造性认知取向的理论观点 40

第二节 系统观取向的创造性理论 49

一、斯滕伯格的创造性投资理论 50

二、奇克森特米哈伊的创造性系统理论 53

三、阿玛贝尔的创造性成分理论 55

四、林崇德的创造性理论 61

五、本书的观点 64

第三章 影响创造性的生理因素 67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创造性 67

一、神经元与创造性 67

二、神经递质与创造性 72

三、脑电图与创造性 77

四、脑结构与创造性 82

第二节 创造性脑机制的研究现状 89

一、创造性脑机制研究技术的发展 89

二、创造性脑机制研究面临的问题 90

第四章 影响创造性的认知因素 92

第一节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92

一、智力与创造性关系所面临的困境 92

二、如何看待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94

三、厘清智力与创造性关系的重要性 95

第二节 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98

一、从知识数量的角度看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99

二、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看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100

三、知识教学与创造性培养 103

第三节 与创造性有关的思维特征 104

一、发散思维与创造性 105

二、想象与创造性 110

三、联想与创造性 119

四、类比与创造性 124

五、认知灵活性/定势与创造性 129

六、直觉与创造性 133

七、顿悟与创造性 138

第四节 创造性认知风格 144

一、创造性认知风格的特征 144

二、创造性认知风格的类型 145

三、创造性认知风格对于创造性的作用 151

四、如何培养和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 152

第五章 影响创造性的人格因素 154

第一节 创造性人格的概述 154

一、什么是创造性人格 154

二、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方法 155

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领域性 162

四、创造性人格与病态性人格的关系 164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166

一、好奇心 167

二、对经验的开放性 171

三、模糊容忍性 173

四、冒险性 175

五、意志力 178

六、独立性 182

七、自信 184

八、玩兴 188

第三节 动机与创造性 193

一、内在动机与创造性 194

二、外在动机与创造性 197

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协同作用 198

第六章 影响创造性的环境因素 200

第一节 创造性环境概述 200

一、创造性环境 200

二、环境对创造性的作用 201

三、创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论 202

四、建设创造性环境的基本原则 205

第二节 家庭环境与创造性 216

一、家庭环境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216

二、家庭环境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217

三、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家庭环境 222

第三节 学校环境与创造性 224

一、学校环境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224

二、学校环境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225

三、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 231

第四节 组织环境与创造性 233

一、组织环境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234

二、组织环境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236

三、如何创设有利于员工创造性潜能发挥的组织环境 241

第五节 社会环境与创造性 242

一、政治环境 243

二、文化环境 244

三、法律环境对创造性的影响 248

四、区域创新环境的测评 249

五、营造创造性的社会环境 254

第七章 创造性教育 256

第一节 创造性教育概述 256

一、什么是创造性教育 256

二、创造性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57

三、创造性教育的基本模式 258

四、开展创造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260

第二节 创造性发展的研究 262

一、布鲁姆的才能发展研究 262

二、奇克森特米哈伊的传记研究 264

三、加登纳的研究 264

四、林崇德及其团队的研究 266

第三节 创造性教育的理论与模式 267

一、威廉姆斯的创造性认知—情意教学模式 267

二、吉尔福特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70

三、德·博诺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理论 271

四、奥斯本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73

五、兰祖利的丰富教学模式 276

六、陈龙安的“爱的教育”模式 279

七、胡卫平的“学思维”活动理论 281

第四节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 285

一、创造性教师 285

二、创造性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的任务 286

三、创造性教师的基本素质 287

四、创造性教育行为研究 289

五、创造性教育信念研究 291

六、创造性教师的培养 292

第八章 创造性工具 294

第一节 创造性工具简介 294

一、什么是创造性工具 294

二、创造性工具的分类 295

第二节 创造性工具的教授方法 320

一、从模仿工具开始 321

二、熟练掌握工具 321

三、掌握运用元认知技能 321

第九章 创造性的测评 324

第一节 创造性测评概述 324

一、什么是创造性测评 324

二、在中小学开展创造性测评的意义 325

三、如何在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测评工作 327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测评工具 333

一、南加州大学测验 334

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336

三、威廉姆斯的创造性测验包 340

四、梅德尼克的远距离联想测验 343

五、胡卫平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 344

六、创造性思维测验简评 345

第三节 创造者的测评工具 346

一、创造性态度、情感量表 347

二、传记型量表 348

三、创造性认知风格量表 349

四、创造者测评工具的简评 349

第四节 创造性产品与环境的测评工具 350

一、贝西墨的创造性产品语义量表 350

二、兰祖利的学生产品评价表 351

三、阿玛贝尔的同感评估技术 355

四、创造性产品测评的简评 357

五、创造性环境的测评工具 358

第五节 创造性测评的挑战与建议 359

一、创造性测评面临的挑战 359

二、创造性测评与创造性教育联系起来 359

三、在创造性教育中开展评估工作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362

参考文献 363

英汉术语对照 404

后记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