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后结构主义与国际关系领域 3
作为“现实世界”表象的研究问题 6
对外政策分析的范围:官方话语的位置 8
认识论挑战 11
方法论与“案例加研究”的地位 13
本书的内容 14
第一部分 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20
第二章 话语分析、身份与对外政策 20
语言建构的本体论 21
话语认识论和关系性身份 27
因果关系的不可能性 29
一个结合的理论模式 33
挑战、变化与事实 36
作为话语的安全 38
第三章 他者之外:身份复杂性分析 42
他者特征、差异与自我建构 43
关联与区分:阅读方法论 47
阅读政治身份:空间、时间和道义建构 52
从文本到基本话语 57
第四章 对外政策的互文性分析:体裁、权威、知识 60
政治互文性 61
三种互文模式及研究议程 64
建构权威:权力、知识和叙述 70
客观性之外:叙述性知识和非虚构文学 73
第五章 研究设计:提出问题与选取文本 79
研究设计 80
选择文本:关键文本与一般性材料 89
西方关于波斯尼亚战争的辩论:详细的研究设计 95
第二部分 西方关于波斯尼亚战争辩论的话语分析 102
第六章 西方关于波斯尼亚战争辩论的基本话语 102
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巴尔干” 104
巴尔干话语 115
种族灭绝话语 120
第七章 人道主义责任与“解除禁运和空袭”:追溯跨大西洋政策话语 126
关键事件时间表:当地事态的发展和西方的政策回应 127
西欧的人道主义 135
差异中的统一:美国关于“解除禁运和空袭”的辩论 144
西方政策话语和分析结论 157
第八章 记录过去,预测未来:旅游者、现实主义和文明政治 161
《巴尔干幽灵》和互文性建构的影响力 164
解读丽贝卡·韦斯特:重新评价亲塞尔维亚主义 170
概念的互文性:“文明”和“古老仇恨” 180
互文性结论和巴尔干话语变体 193
第九章 西方的失败?种族灭绝话语的演变与不行动政策的道义标准 195
种族灭绝见证者:从报道事实到倡导政策 197
种族灭绝话语的变体:欧洲、塞尔维亚和性别 200
后结构主义和戴维·坎贝尔的《民族解构》 210
对谈判的回忆 215
结论:种族灭绝话语的变体、政策、体裁 228
第十章 结论 230
话语政治 230
身份与对外政策辩论 232
话语的互文性 234
话语的范围和方法论 237
参考文献 240
索引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