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药美容与中药化妆品 1
一、中药美容 1
二、化妆品与化妆品学 1
三、中药化妆品与中药化妆品学 1
四、中药化妆品学的相关学科 2
五、中药化妆品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中药化妆美容的历史及趋势 3
一、中药化妆美容的历史 3
二、中药化妆美容的发展趋势 5
第三节 中药化妆品的种类 5
一、按中药化妆品的作用分类 5
二、按使用部位分类 6
三、按剂型分类 6
四、按使用对象分类 6
五、按有效成分分类 6
第四节 化妆品的选择和使用 7
一、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7
二、抗衰老、抗皱类化妆品 7
三、抗粉刺化妆品 8
四、保湿泽面化妆品的使用方法 8
五、防晒类化妆品 8
六、发用化妆品的使用 9
七、减肥美体类化妆品 9
八、美乳类化妆品 9
九、自制中药化妆品 10
第二章 中药化妆品的制备与开发 11
第一节 中药化妆品的原料 11
一、基质原料 11
二、药物原料 16
三、维生素类 24
四、收敛剂 25
五、抗组胺剂 25
六、氨基酸类 25
第二节 中药化妆品的生产设备 25
一、液体化妆品常用的设备 25
二、粉状化妆品常用的设备 26
三、膏霜类化妆品常用的设备 28
第三节 中药化妆品的生产工艺 30
一、乳剂类化妆品的制备工艺 30
二、水剂类化妆品的制备工艺 30
三、凝胶剂的制备工艺 32
四、粉类化妆品的制备工艺 32
五、面膜的制备工艺 32
六、香皂的制备工艺 33
七、唇膏的制备工艺 33
第四节 中药化妆品研究开发程序与方法 33
一、中药化妆品研究开发思路 33
二、中药化妆品研究开发程序 33
三、中药化妆品研究的方法 35
第三章 皮肤的概述 46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46
一、皮肤的构造 46
二、皮肤的功能 49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常数 50
第三节 皮肤的类型及养护 51
一、皮肤的类型 51
二、皮肤的养护 52
第四章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54
第一节 皮肤颜色和色斑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54
一、皮肤色素的形成和色斑形成机制 54
二、影响皮肤颜色和色斑形成的因素 55
第二节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56
一、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56
二、美白剂类型 57
第三节 美白祛斑常用中药 62
第四节 美白祛斑中医理论和常用方剂 66
一、色斑、黄褐斑的治疗 66
二、雀斑治疗的方剂 70
第五节 化妆品美白功效的评价 73
一、生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 73
二、细胞水平功效测定方法 74
三、动物实验功效评价方法 75
四、人体皮肤试验功效评价方法 75
五、美白化妆品现状及发展前景 76
第五章 抗衰老、抗皱类化妆品 79
第一节 皮肤衰老的机制及抗衰老对策 79
一、皮肤衰老的机制 79
二、抗皮肤衰老对策及途径 82
第二节 抗衰老、抗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 83
一、中药活性成分 83
二、促进细胞分化、增殖,促进胶原和弹性蛋白合成类 87
三、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类 88
四、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类 89
五、防晒原料 89
第三节 抗衰老、抗皱常用中药 89
第四节 皮肤防衰抗皱中医药理论和常用方剂 92
一、皮肤衰老的机制 93
二、防衰抗皱常用方剂 93
第五节 抗衰老、抗皱化妆品功效的评价 98
一、体外评价 98
二、整体动物模型功效评价 100
三、人体功效评价 101
第六章 抗痤疮类化妆品 107
第一节 痤疮形成的机制 107
一、痤疮形成的原因 107
二、痤疮的分级 109
第二节 抗痤疮外用药 109
一、中药成分及提取物 109
二、其他常用药物 112
第三节 抗痤疮常用中药 114
第四节 治疗痤疮的中医理论和常用方剂 118
一、痤疮形成的病因病机 118
二、常用方剂 118
第五节 除瘢痕常用中药及复方 122
一、常用中药 122
二、常用外用方剂 123
第六节 治疗痤疮化妆品功效评价 125
一、体外细胞实验 125
二、动物模型试验 126
三、人体试验 126
第七章 保湿功效化妆品 129
第一节 保湿的生理学基础及途径 129
一、皮肤保湿的生理学基础 129
二、皮肤保湿能力的影响因素 130
三、皮肤保湿的途径 130
第二节 保湿剂分类及常用保湿剂 131
一、保湿剂的分类 131
二、重要的保湿剂 131
第三节 保湿泽面常用中药 136
第四节 保湿泽面的中医药理论和常用方剂 138
一、保湿泽面的中医药理论 138
二、保湿泽面的常用方剂 138
第五节 化妆品保湿功效的评价 141
一、体外评价方法 141
二、人体评价方法 142
第八章 防晒类化妆品 145
第一节 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 145
一、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 145
二、紫外线对皮肤的光辐射损伤 146
第二节 防晒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147
一、防晒剂的作用机制 147
二、防晒剂的分类 148
第三节 常用防晒类中药 154
第四节 防晒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156
一、防晒化妆品评价指标 156
二、防晒剂功效评价方法 157
第九章 毛发的概述及发用化妆品 164
第一节 毛发的概述 164
一、毛发的组成 164
二、毛发的生长 164
三、头发概述 165
第二节 发用化妆品 168
一、功能发用化妆品 168
二、清洁毛发类用品 169
三、保护毛发化妆品 170
四、定型、染色、烫发用品 171
第十章 防脱发、生发化妆品 174
第一节 脱发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174
一、脱发的常见类型及其机制 174
二、造成脱发的影响因素 177
第二节 防脱发、生发产品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178
一、防脱发、生发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178
二、常见的防脱发类化妆品 183
第三节 防脱发、生发常用中药 184
第四节 防脱发、生发中医药理论和常用方剂 190
一、脱发的中医药理论 190
二、防脱发、生发外用方 191
三、防脱发、生发内服方 194
第五节 防脱发、生发化妆品功效的评价 197
一、防脱发、生发化妆品功效评价指标及标准 197
二、防脱发、生发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 198
三、防脱发、生发化妆品功效评价注意事项 199
第十一章 乌发化妆品 201
第一节 毛发颜色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201
一、毛发黑素的合成 201
二、影响头发颜色的因素 202
第二节 乌发的活性成分 203
第三节 乌发常用中药 205
第四节 乌发中医药理论和常用方剂 206
一、乌发的中医药理论 206
二、乌发外用方 206
三、乌发内服方 209
第五节 乌发化妆品功效的评价 211
一、细胞水平功效评价 211
二、人体试验 213
第十二章 去屑止痒化妆品 216
第一节 头皮屑产生的原因 216
第二节 去屑止痒的活性成分 217
一、中药及其他生物源活性成分 217
二、化学去屑剂 220
第三节 去屑止痒常用中药 221
第四节 去屑止痒中医药理论和常用方剂 225
一、去屑止痒的中医药理论 225
二、去屑止痒外用方 226
三、去屑止痒内服方 227
第五节 去屑止痒化妆品功效的评价 228
一、体外真菌抑制实验方法 228
二、临床试验方法 228
三、发用产品安全性评估 229
第十三章 减肥和美体类化妆品 231
第一节 肥胖类型、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231
一、肥胖的诊断标准 231
二、肥胖的类型及形成机制 232
第二节 减肥美体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233
一、减肥美体类化妆品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233
二、减肥美体化妆品的活性成分 233
第三节 减肥美体常用中药 237
第四节 减肥美体中医药理论和常用方剂 240
一、肥胖的中医药形成理论 240
二、减肥美体外用方剂及方法 240
三、减肥美体内服方剂 242
第五节 减肥美体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244
一、B型超声皮下脂肪测量法 244
二、人体脂肪百分率测定 245
三、减肥药物未来发展方向 245
第十四章 美乳类化妆品 248
第一节 乳房的发育及影响因素 248
一、乳房结构 248
二、乳房的发育 249
第二节 乳房的形态及美学标准 250
一、乳房的形态 250
二、乳房的美学标准 250
第三节 丰乳的活性成分 252
第四节 丰乳常用中药 253
第五节 中医丰乳理论和常用方法 256
一、常用丰乳中药方剂 256
二、食疗丰胸 257
三、按摩丰胸 259
四、运动丰胸 259
五、针灸丰胸 260
六、气功丰胸 260
第六节 美乳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260
一、乳房的高度与弹性的测量 260
二、乳房体积 261
第十五章 化妆品的卫生规范及安全性评价 263
第一节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 263
一、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 263
二、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要求 265
三、原料的毒理学检测 266
四、产品的毒理学检测 267
五、人体安全性检验方法 269
第二节 化妆品卫生化学检测 273
第三节 化妆品微生物学检测 274
一、菌落总数检验方法 275
二、粪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276
三、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 277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 278
五、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 278
附录 美容方剂名录 281
一、美白祛斑常用方剂(第四章) 281
二、抗衰老、抗皱类常用方剂(第五章) 281
三、抗痤疮及除瘢痕常用方剂(第六章) 281
四、保湿泽面常用方剂(第七章) 282
五、防晒类常用方剂(第八章) 282
六、生发、防脱发生发常用方剂(第十章) 282
七、乌发常用方剂(第十一章) 282
八、去屑止痒常用方剂(第十二章) 283
九、减肥美体常用方剂(第十三章) 283
十、美乳常用方剂(第十四章)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