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背景 23
第一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23
一、马克思、恩格斯农地制度理论 23
二、列宁、斯大林农地制度理论 29
三、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农地制度理论 34
四、马克思主义农地制度理论的启示 42
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44
一、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土地所有制(1949—1952) 44
二、农村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农地集体所有制(1953—1978) 46
三、人民公社时期农地制度分析 53
四、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62
第二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外部借鉴 67
第一节 美国的农地制度模式 69
一、美国农地制度变迁 69
二、美国的农场经营 71
三、美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 73
第二节 日本的农地制度模式 76
一、日本农地制度变迁 76
二、中日农地制度的比较 82
三、日本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 85
第三节 俄罗斯的农地制度模式 87
一、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 87
二、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 94
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农地制度模式 98
一、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迁 98
二、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 104
第五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外部借鉴 105
一、农地制度改革的总体经验 105
二、农地制度改革的具体经验 108
三、政府在农地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117
第三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126
第一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框架体系 126
一、改革的时机 127
二、改革的动因 127
三、改革的目标 128
四、改革的形式 129
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 130
一、突破传统体制 逐步确立家庭承包制(1978—1983) 131
二、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农地流转的探索(1984—2002) 136
三、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农地流转(2002—) 142
第三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146
一、农地产权制度 146
二、农地管理制度 157
三、农地流转制度 160
四、农地征收征用制度 169
第四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177
一、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 178
二、国家意识形态和农民认知的互动 181
三、渐进式的制度变迁 183
四、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184
第四章 广东省揭阳市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 189
第一节 对调研情况的说明 189
一、调研区域概况 190
二、调研样本概况 194
三、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196
第二节 农地制度问题的实证研究 198
一、关于农地产权的实证研究 198
二、关于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 210
三、关于农地征用的实证研究 231
第五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评价与对策 244
第一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评价 244
一、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效 245
二、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 253
三、农地制度改革的局限 259
第二节 农地制度创新的对策 269
一、农地使用模式的探索 269
二、农地制度创新的原则 276
三、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 283
结论 291
参考文献 294
索引 306
附录 农地制度调查表 312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