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地质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地理及经济概况 3
一、交通位置 3
二、自然地理 4
三、经济概况 4
第二节 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 4
一、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简史 4
二、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程度 5
第二章 地层 7
第一节 新太古代地层 8
一、岩石地层 8
二、形成时代 8
第二节 新元古代地层 9
一、岩石地层 9
二、古生物组合特征 12
三、年代地层 13
四、层序地层 14
五、事件地层(地震地层) 15
六、区域地层格架 16
第三节 早古生代地层 16
一、岩石地层 16
二、生物地层 22
三、年代地层 24
四、层序地层 24
五、事件地层 27
六、区域地层格架 28
第四节 中生代地层 28
一、岩石地层 29
二、生物组合特征 32
三、年代地层 33
四、区域地层格架 33
第五节 新生代地层 33
一、岩石地层 33
二、生物组合 39
三、年代地层 41
四、地层格架 41
第三章 沉积岩及岩相古地理分析 43
第一节 新元古代土门群沉积岩与沉积相 43
一、主要岩石类型 43
二、沉积相分析 44
三、新元古代土门群沉积演化史 44
第二节 古生代沉积岩与沉积相 46
一、主要岩石类型 46
二、沉积相分析 48
三、古生代沉积演化史 49
第三节 中生代沉积岩与沉积相 50
一、主要岩石类型 50
二、沉积相分析 50
三、中生代沉积演化史 51
第四节 新生代(古、新近纪)沉积岩与沉积相 52
一、主要岩石类型 52
二、沉积相分析 53
三、新生代沉积演化史 53
第四章 侵入岩 55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二节 新太古代侵入岩 56
一、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56
二、中酸性侵入岩 78
第三节 古元古代侵入岩 93
第四节 中元古代侵入岩——牛岚辉绿岩 94
第五节 中生代侵入岩 95
一、东马山中细斑石英正长斑岩 95
二、崔家沟中细斑二长斑岩 96
三、小结 97
四、脉岩 97
第六节 侵入岩的岩浆作用 98
一、侵入岩的组合规律 98
二、侵入岩岩浆作用与地壳运动 98
三、侵入岩的成因系列 99
第五章 火山岩 100
第一节 中生代火山岩 100
一、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00
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103
三、火山岩相 107
四、火山构造 108
五、火山旋回与火山作用 108
第二节 新生代火山岩 109
一、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09
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114
三、火山岩相 116
四、火山构造 116
五、火山旋回与火山作用 120
第六章 变质岩 121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 121
一、区域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及特征 121
二、原岩性质及建造 122
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 123
第三节 变质作用 123
一、区域变质作用 123
二、动力变质作用 125
三、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125
第七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一、构造单元划分 127
二、辖域构造基本特征 128
第二节 基底构造 128
一、透入性构造及区域构造线 129
二、基底褶皱 129
第三节 沉积盖层褶皱构造 130
一、坊子半潜单斜断凹中的褶皱构造 131
二、昌乐半潜单斜断凹中的褶皱构造 131
第四节 脆性断裂 131
一、北北东向断裂 135
二、北东向断裂 135
三、近东西向断裂 136
四、北西向断裂 137
五、近南北向断裂 137
第五节 沂沭断裂带演化历史 138
一、沂沭断裂带总体特征 138
二、沂沭断裂带的研究历史及主要观点 144
三、沂沭断裂带演化史探讨 148
第六节 构造盆地 149
一、坊子盆地 149
二、五图盆地 153
三、构造盆地的总体特征和盆地演化阶段 153
第七节 新构造运动 154
一、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表现 155
二、新生代构造地质 155
三、新构造运动演化 157
四、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 157
第八节 地质构造演化史 158
一、陆核形成阶段 158
二、陆块发生形成阶段 158
三、陆块发展阶段 160
四、滨太平洋发展阶段 160
第八章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162
第一节 水文地质 162
一、水文地质分区及含水岩组富水性 162
二、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 164
三、开发利用建议 164
第二节 环境地质 164
一、地下水污染问题 164
二、废弃矿区治理问题 165
三、地面沉陷 165
四、水土流失 165
五、崩滑流 166
第三节 工程地质 167
一、沂沭断裂带 167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区 168
第二篇 矿产地质 173
第一章 矿产资源 173
第一节 矿产概论 173
一、矿产的概念 173
二、矿产的分类及意义 173
第二节 昌乐矿产资源 174
一、概述 174
二、矿产资源特点 180
第二章 能源矿产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煤 181
一、煤的用途 181
二、煤矿的分布 181
三、煤矿的类型 181
四、煤矿地质勘查程度及开发利用 182
五、矿床实例 183
第三节 油页岩 191
一、油页岩用途 191
二、油页岩矿分布 192
三、油页岩矿成因类型 192
四、油页岩矿地质勘查程度及开发利用 192
五、矿床实例——昌乐县五图油页岩矿 193
第四节 地热 197
一、地热地质条件 197
二、地热异常区 198
第三章 金属矿产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第二节 铁矿 203
一、铁矿用途 203
二、铁矿分布 203
三、铁矿类型 203
四、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203
五、矿床实例——昌乐县明河铁矿 204
第三节 铜矿 208
一、铜矿用途 208
二、铜矿分布 208
三、铜矿类型 208
四、铜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208
五、矿床实例——昌乐县青上铜矿 209
第四节 金矿 212
一、金矿用途 212
二、金矿分布 212
三、金矿类型 212
四、金矿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213
五、矿床实例——昌乐县君求官庄金矿 213
第四章 非金属矿产 217
第一节 石灰岩 217
一、石灰岩用途 217
二、石灰岩分布 218
三、石灰岩类型 218
四、昌乐县内石灰岩地层单元 219
五、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 220
六、矿床实例 222
第二节 砖瓦黏土、水泥黏土 224
一、引述 224
二、砖瓦黏土 225
三、水泥黏土 225
第三节 建筑石料 226
一、建筑用砂 226
二、建筑石料花岗石 226
三、岩砂 227
第四节 膨润土 228
第五节 玄武岩 229
第六节 石棉 229
一、石棉矿用途 229
二、石棉矿分布 230
三、石棉矿类型 230
四、石棉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230
五、矿床实例——营丘镇汶河官庄石棉矿 230
第七节 其他矿产 236
一、木鱼石 236
二、玻璃石英砂岩 236
三、钾(钠)长石 237
第五章 水气矿产 239
第一节 矿泉水 239
一、矿泉水用途 239
二、矿泉水分布 239
三、矿泉水类型 239
四、矿泉水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240
五、矿床实例 240
第二节 地下水 242
一、水文地质分区及含水岩组富水性 242
二、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 243
三、开发利用建议 244
第六章 宝玉石矿产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一、宝玉石的概念 245
二、宝玉石的条件 245
三、宝玉石的分类 245
四、昌乐的宝玉石矿 247
五、世界和我国蓝宝石产地及其特征介绍 249
第二节 蓝宝石原生矿 249
一、蓝宝石原生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 249
二、蓝宝石原生矿分布 250
三、蓝宝石原生矿床类型 251
四、蓝宝石原生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252
五、蓝宝石原生矿地质勘查程度及开发利用情况 252
六、矿床实例——昌乐五图街道方山蓝宝石原生矿 253
第三节 蓝宝石砂矿 254
一、蓝宝石砂矿概况 254
二、蓝宝石砂矿的分布 255
三、昌乐县蓝宝石砂矿发现史 255
四、蓝宝石砂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257
五、砂矿层特征 258
六、含矿层地形地貌特征 259
七、蓝宝石砂矿矿体特征 260
八、矿床实例——昌乐县五图街道辛旺蓝宝石砂矿 261
第四节 蓝宝石原生矿成矿条件探讨 265
一、成矿地质背景 265
二、蓝宝石特征 265
三、蓝宝石寄主岩特征 269
四、蓝宝石成因及形成环境探讨 273
五、结论 274
第五节 锆石矿 274
一、引言 274
二、锆石产出的地质特征 274
三、锆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275
四、昌乐锆石的开发利用情况 276
第七章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278
一、正在开采矿种开发利用情况 278
二、其他已开采矿种开发利用情况 279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86
一、进一步提高矿产开发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 286
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86
三、适时开发有前景的矿种 287
第八章 主要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288
第一节 成矿规律分析 288
一、煤矿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 288
二、蓝宝石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 289
三、膨润土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 290
第二节 矿产成矿预测 291
一、预测区的分级原则 291
二、成矿预测区的圈定及评述 291
第九章 多目标地球化学特征 293
第一节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93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293
二、土壤样品测试 294
第二节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299
一、土壤元素基准值 299
二、土壤元素背景值 302
三、背景值与基准值的对比 306
四、表层土壤元素组合特征 307
五、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5
六、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9
第三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30
一、评价标准 330
二、评价方法 331
三、土壤环境质量单因子评价 331
第四节 农业地球化学评价 339
一、元素的选择及其生理功能 339
二、土壤养分丰缺评价 340
三、土壤微量有益元素含量评价 349
四、土壤酸碱度评价 349
第三篇 景观地质 355
第一章 景观资源 355
第一节 景观资源概述 355
一、概念 355
二、分类及意义 357
第二节 昌乐景观地质资源 359
一、地层景观资源 359
二、古火山地质地貌景观 360
三、岩石、矿物景观资源 360
四、古生物化石景观 361
五、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361
六、构造运动景观 362
七、其他地质景观资源 362
第二章 古火山地质景观 364
第一节 概述 364
第二节 自然形态特征 364
一、锥状火山 364
二、火山球包 365
三、火山台地 365
四、火山洼地 365
第三节 古火山地质景观类型 365
一、划分原则 365
二、划分依据 365
三、地质景观分类及特征 366
四、地质景观保护与开发 369
第四节 古火山地质景观开发保护 370
一、保护和开发现状 371
二、保护和开发原则、方针 371
三、保护和开发措施 372
第三章 古火山地质景观规划 376
第一节 规划依据和原则 376
一、规划依据 376
二、规划原则 376
第二节 总体布局 377
一、保护区性质 377
二、保护区范围 377
三、总体布局 377
第三节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79
一、环境容量 379
二、游客规模 379
第四节 地质旅游路线规划 380
一、景观规划 380
二、旅游路线规划 383
第五节 保护工程规划 384
一、地质遗迹景观保护 384
二、生态环境保护 385
三、其他资源保护 385
四、安全、卫生工程 388
参考文献 389
图版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