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何谓“仁” 3
(一)儒家思想核心“仁” 3
(二)“仁学”体系的构建与重建 9
二、何谓“爱” 14
(一)“爱”的研究 14
(二)儒家的爱观念 17
(三)爱观念的影响 22
(四)从“仁爱”到“爱”的延伸 23
三、“仁”与“爱” 26
(一)古代“仁”与“爱”的认识 26
(二)现代“仁”与“爱”关系研究 28
(三)“爱人”与“仁爱” 30
(四)何谓“仁爱” 31
(五)“仁爱”思想的研究 39
四、“仁爱”与“博爱” 45
(一)“博爱”的内涵 45
(二)“博爱”与“仁爱” 47
(三)“博爱”与“兼爱” 51
(四)“博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52
五、“仁爱”与“兼爱” 54
(一)“兼爱”思想概说 54
(二)“仁爱”与“兼爱”的比较 55
六、“圣爱”与“仁爱” 59
(一)爱有无差等 59
(二)爱的基础有异 61
(三)中西“仁爱”观的比较 62
(四)中西“仁爱”观的互动 64
七、孔子的仁爱思想 68
(一)《论语》的“仁”的诠释 68
(二)《论语》的“爱”的观念 72
(三)孔子仁爱思想的层次性 74
八、孟子的仁爱思想 78
(一)从“仁”到“爱物” 78
(二)“爱物”到“推爱” 79
(三)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81
九、荀子的仁爱思想 85
(一)爱己 85
(二)亲不爱 86
(三)爱以“礼”行之 87
(四)以“孝”“忠”为爱 88
十、韩愈的仁爱思想 91
(一)韩愈改造仁爱的思想源流 91
(二)博爱:仁爱的一种思想革新 93
十一、张载的仁爱思想 96
(一)张载仁爱思想的内涵 96
(二)张载仁爱思想的创新 98
十二、王阳明的仁爱思想 102
(一)“知行合一”的仁学体系 102
(二)“万物一体之仁”的仁爱思想 105
十三、近代思想家的仁爱思想 109
(一)以“仁”为本体 109
(二)以“仁”追求共通 112
(三)以“爱”中西合璧 117
十四、当代仁爱思想的理解 121
(一)基于传统的文化 121
(二)当代仁爱精神的特点 124
十五、当代仁爱思想的价值 132
(一)学术方面的价值 132
(二)社会道德、伦理方向的价值 134
(三)经济发展方面的社会价值 136
(四)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36
(五)政治理论的重要话题和关注点 137
(六)其他价值 138
十六、仁爱思想研究评述 141
(一)仁爱思想的研究特点与趋势 141
(二)仁爱思想研究的局限性 143
(三)仁爱抽象与具体观念的混淆 145
(四)仁爱思想研究展望 147
十七、结语 149
附录一:关于仁、爱的成语 152
附录二:相关名言 158
附录三:相关文献 168
(一)仁爱思想相关文献 168
(二)博爱思想相关文献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