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1
第一章 符号和符号学 13
第一节 符号 13
第二节 符号学 16
第三节 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 21
第二章 名的实质、功能和分类 43
第一节 名的实质 43
第二节 名的功能与作用 51
第三节 名的分类 65
第三章 名实关系及其规范 73
第一节 孔子“正名”的意义 73
第二节 《邓析子》、《尹文子》和《管子》的名实观 82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名实观 95
第四节 公孙龙“唯谓”的名实观 100
第五节 荀子论用名的原则 105
第四章 命名理论 115
第一节 《尹文子》的命名思想 115
第二节 公孙龙论兼名的构成 117
第三节 荀子的命名思想 136
第五章 名与名之间的关系 141
第一节 《尹文子》的“自离”说 141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牛马非牛非马”论 143
第三节 公孙龙论名与名之间的关系 149
第六章 辩的对象、功用和分类 172
第一节 邓析论“辩”的功用与区分 172
第二节 后期墨家论“辩”的对象和作用 175
第三节 荀子论辩说的实质和种类 187
第四节 《吕氏春秋》论“辩”的目的和种类 190
第七章 辩的原则和要求 194
第一节 墨子论“辩”与“故” 194
第二节 后期墨家论“辩”的原则和要求 198
第三节 荀子论辩说的原则和要求 208
第四节 韩非论辩言的标准和要求 212
第八章 辩的方法与谬误 225
第一节 邓析的“言之术” 225
第二节 后期墨家论“辩”的方法与谬误 227
第三节 韩非的“辩说之难” 246
第九章 先秦辩学余论 249
第一节 先秦辩学之余风 249
第二节 先秦辩学与古印度、古希腊辩学之比较 264
第三节 先秦辩学与西方逻辑之差异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89
后记 292